袁紹兵多馬狀,為何許攸卻背叛他去投曹操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兵多馬狀,為何許攸卻背叛他去投曹操的?

漢獻帝劉協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最終戰勝了公孫瓚,袁紹擁有了冀、青、並、幽四個州,人多勢眾,兵強馬壯,袁紹不顧謀士參謀的反對,決定集結十萬精銳部隊向許都挺進,袁紹想和曹操一決雌雄,把曹操消滅掉。

曹操馬上北上迎敵。八月,曹操的軍隊北渡黃河,在黎陽安營紮寨。九月,曹操派兵駐守官渡。十二月,曹操把自己的大本營設在官渡,他讓東郡太守劉延守白馬,益壽亭侯於禁駐守延津。曹軍和袁軍就隔河相望,擺來了決戰的態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進兵黎陽,以黎陽為大本營,袁紹企圖渡河和曹軍主力決戰。袁紹派顏良攻擊白馬,又派文丑攻打延津,戰爭的重點放在白馬。四月,劉延的三千人馬在白馬抵抗不住了,便求援駐紮在官渡的曹操。

曹操決定增員白馬,謀士參謀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可以採用聲東擊西,分散他的兵力,做出準備北渡黃河包抄袁紹後方的駕駛。曹操採用了荀攸的建議,袁紹果然上當了,派兵增援延津。於是,曹操帶領部隊大張旗鼓地向北挺進,走到延津附近,又派張遼、關羽為前鋒突襲白馬。

在張遼軍隊的掩護下,關羽策馬衝到顏良身邊,在萬軍之中刺死顏良,又拔出腰間佩刀斬顏良的首級,白馬解圍。《三國誌·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以後,於是帶著白馬人民沿著黃河往西走。走到延津南面的時候,和渡河而來的袁軍相遇,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曹操的軍隊在一個高坡上,袁紹的軍隊殺過來。哨兵報告:敵人那邊來了五六百騎兵。過了一會又報告:騎兵又多了,補兵多的說不過來。曹操不讓再報告了!於是下令:「解鞍放馬,原地休息」,還故意把輜重丟在道路只從旁。

文丑和劉備的騎兵衝過來以後,發現地下的輜重,紛紛下馬去搶。曹操一聲令下,六百鐵騎從高坡上衝下,打的袁軍滿地找牙。《三國誌·徐晃傳》記載:「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這一仗打得驚心動魄,《三國誌》也在《武帝紀》中記載「大破之」,曹操雖然初戰告捷,但是不敢掉以輕心。他明白自己的勢力不如袁紹,於是全軍退回官渡,從而放棄白馬和延津。曹操退回官渡,對曹操有利,既可以集中兵力,又可以節約財力,還可以誘敵深入。敵軍一旦深入,補給線就會拉長。補給線拉長,戰爭就會增加成本,勝利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七月,袁軍進陽武,準備南下進攻許都。八月,《三國誌》記載:「紹連營稍前,依殺堆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九月《資治通鑒》記載:「庚午朔,日有食之。曹操出兵與袁紹戰,不勝,復還,堅壁。」

這個階段,袁紹在軍營裡建起高樓,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往曹營放箭,曹軍傷亡慘重。所有的人只好把盾牌頂在頭上,一個個非常害怕。曹操為了反擊製造了「霹靂車」,就是把大塊石頭像炮彈一樣發射到袁軍營裡去,擊毀袁軍的樓櫓。

袁紹派人挖地道,準備偷襲曹操。曹操挖壕溝來對付袁紹,又派奇兵襲擊袁紹的運糧車,燒得袁紹叫苦不迭。這一階段,也沒有分出勝負。但是,戰爭如此曠日持久,誰也受不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曹操也是心力交瘁。

《三國誌·武帝紀》及《資治通鑒》記載:「九月的一天,曹操看見運糧的士兵非常辛苦,實在不忍心就脫口而出說,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曹操這個時候,已經堅持不下去了。遠在許縣的荀彧卻鼓勵他一定要堅持。

《三國誌·武帝紀》,荀彧回信說,袁紹傾巢而出,孤注一擲,這是要和您決一死戰啊!他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三國誌·賈詡傳》,賈詡對曹操說,明公的智慧超過袁紹,勇敢超過袁紹,用人超過袁紹,決斷超過袁紹。有這四大優勢,卻半年不能勝利。只要抓住機遇,一鼓作氣,片刻功夫就可以成功。

機遇說來就來,曹操咬緊牙關決心堅持下去,發生了三件事情,讓袁紹大勢已去。第一件事情就是「劉備開溜」,劉備從汝南逃回袁紹的大本營以後,就向袁紹提出聯合劉表。袁紹讓劉備「將本兵復至汝南」,劉備也趁機開溜了。

劉備為何開溜?劉備兵敗汝南回到黎陽以後,袁紹的臉色就不好看。根據史書記載,袁紹父子對劉備也是「傾心敬重」。劉備的開溜,很可能預感到袁紹要失敗,只好一走了之。《三國誌·先主傳》說「陰欲離紹」。

第二件事情就是「許攸叛逃」,許攸叛逃的原因有三種說法,《武帝紀》記載:「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荀彧傳》記載:「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習鑿齒《漢晉春秋》的說法,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許攸勸袁紹留一部分軍隊看住曹操,然後抄小路前往許縣劫持天子,大功告成。袁紹不聽,於是許攸憤怒,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

其實這三種說法可以合併,許攸發現袁紹不聽取他的意見,又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不足為謀,也不足共圖。再加上老婆孩子被捕,自己當然要走。許攸一走,袁紹可能要戰敗,因為袁紹在冀州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就跟著袁紹。許攸這個人又足智多謀,又掌握了大量的軍事情報,他的叛逃,不僅對袁紹是重大損失,而且還會動搖軍心。

曹操一聽說許攸來投,《曹瞞傳》記載:「撫掌笑曰,吾事濟矣」。許攸來到曹營,就為曹操出了「火燒烏巢」的計謀。曹操也當機立斷,親自率領騎兵直奔烏巢。烏巢卻沒有重兵把守,曹操化作袁軍,趁著夜色,抄小路,急行軍突襲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所有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設備。

第三件事情「張郃反水」,《三國誌·張郃傳》記載,曹操突襲烏巢,袁紹也得到了消息,張郃主張增援,郭圖反對,郭圖認為應該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的大本營被攻,一定來救官渡,這樣烏巢也就解圍了。張郃認為不可能,曹操的大本營頃刻之間攻不下。烏巢又抵擋不了曹操,恐怕只能當俘虜了。

袁紹不聽張郃的意見,聽取郭圖的意見。派輕兵救援烏巢,派重兵攻打官渡,事情的結果完全如張郃所料。郭圖為了推卸責任,只好嫁禍張郃,袁紹這個人,又要面子,決定拿張郃問罪。張郃前方不利,後院失火,只好和部下高覽燒了戰車,向曹操投降。

劉備開溜,袁紹失去了外援;許攸叛逃,袁紹丟了智囊,張郃反水,袁紹折了臂膀。這都說明袁紹大勢已去,張郃一投降,曹操馬上按照賈詡的建議,抓住機遇,集中兵力,大舉反攻。眾叛親離的袁紹也失去了戰鬥力,帶著袁譚棄軍而走,落荒而逃。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紹發病嘔血而死,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尚,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擊敗袁譚,平定冀州,袁譚被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遼東太守公孫康謀殺袁紹的繼位人袁尚、袁熙,將其首級送回曹營,不可一世的袁紹家族徹底滅亡。

如果沒有許攸來投奔曹操,曹操決策可能要繼續和袁紹對峙,曹操很有可能被拖垮。曹操肯定也會偷襲烏巢的,曹操之所以沒有在許攸之前投降,主要是採納了荀彧和郭嘉的建議,再堅持一下。實在堅持不下去,很有可能撤軍。

如果曹操撤軍的話,在整個戰疫中肯定由主動變成被動,許都可能保不住了,曹操會帶著他的人馬整個撤離,去別的地方找個新的根據地,很有可能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沒有許攸來投奔曹操,曹操在官渡之戰,戰勝袁紹的可能性不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