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原本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最後為什麼會拱手送給曹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原本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最後為什麼會拱手送給曹操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袁紹不挾天子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面對漢獻帝劉協這張「王炸」,袁超拱手讓給曹操,難道他的眼光真的比曹操短淺?

在漢末爭霸當中,董卓的一招「挾天子以令不臣」讓各位稱霸的諸侯們看到了漢獻帝劉協的重要性,都想把天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公元193年,漢獻帝劉協在朝臣的幫助下逃出長安,並發出「勤王」的詔令,希望各地的刺史能夠前往相助。而這就讓當時的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看到了能夠爭奪漢獻帝劉協、掌握天下大義的時機。

沮授和荀彧看到了漢獻帝劉協能帶來的很多好處,所以各自向自己的主公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張。結果大家都知道,漢獻帝劉協歸於曹操的地盤之中,不過勢力聲望更為強盛的袁紹卻放棄了這場爭奪,這也被後世之人評判袁紹目光短淺的原因所在。

但是真相真的像那麼多史學家說的那樣,袁紹不夠曹操那麼有大局觀嗎?袁紹不爭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原因呢?

歷史中曹操與袁紹對漢獻帝劉協的不同態度

袁紹原本就是勢力比較強大的一方諸侯,在漢獻帝劉協登基的時候,袁紹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可以說袁紹和漢獻帝劉協之間早就結了樑子。

如果袁紹把漢獻帝劉協接到河北的話,他不僅面子上會掛不住,還會讓自己處於一種很尷尬的位置。如果漢獻帝劉協下詔書讓他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到底聽還是不聽呢?所以袁紹認為漢獻帝劉協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燙手山芋,不願意接受。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曹操認為雖然漢室已經衰敗,但是漢獻帝劉協畢竟還是天子,傳統的士族對漢獻帝劉協依舊有敬畏之心。

再加上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荀彧是漢末士族的代表,曹操要實現他的稱霸大業,必須要和士族合作。既然將漢獻帝劉協接到自己這邊來,能夠給當時勢力尚未強悍的曹魏帶來巨大的利益,還能討好世家大族,這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二者對漢獻帝劉協看法的不同導致了做法的差異,曹操因為漢獻帝劉協這張王牌為自己爭取到了巨大的利益,而袁紹對自己利益的考量斤斤計較而失去了漢獻帝劉協這張「王炸」。

曹操與袁紹為什麼會對漢獻帝劉協有不同的看法呢?這跟二者所處的境況差異有很大關係。袁紹的家族可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他並不需要仰仗天子的威嚴,再加上袁紹他們手中還有玉璽,畢竟在古代,玉璽代表的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力。

可以說,袁紹對當時已經沒有多大權力的漢獻帝劉協非常不屑,甚至還有點想替代的想法,畢竟袁紹在董卓倒台之後算得上是漢末爭霸中最強的勢力。

如果袁紹將漢獻帝劉協接到河北,他的實力加上天子的威望,這就會打破漢末諸侯之間的平衡,其他的諸侯都會像討伐董卓一樣討伐袁紹,能不能頂得住攻伐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天子放在曹操手中,能夠幫袁紹吸引一部分諸侯的注意力,那他就可以更快的發展,畢竟袁紹本來也有稱帝的心思。

而曹操這邊呢?曹操無論是財力還是聲望都比不上袁紹,所以他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只能拿漢室正統這一點來做做文章了。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漢獻帝劉協畢竟也是正統的天子,他對於荀彧這些世家大族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所以曹操為了得到親漢派也就是士族的支持,必須得把漢獻帝劉協拿下,畢竟有天子這道天然的屏障,他還能打著漢獻帝劉協的旗號去爭奪地盤,畢竟在當時漢室正統地位依舊是沒人敢反對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操帶來了哪些巨大效益呢?

上面也說了,曹操在爭霸中原當中走得最好的棋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這讓曹魏最終能夠問鼎中原帶來了很多不可獲取的作用。

輿論的巨大優勢:以天子旗號出征,正統性質滿滿。在漢末爭霸中,雖然漢室已經衰微,但是漢朝四百多年的影響力不會因此就衰落。從諸侯對天子的爭奪、劉備的「劉皇叔」身份備受人們尊敬等方面來看,當時的天下依舊有很大一部分人心存漢室,想拯救漢朝的。

曹操將漢獻帝劉協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等於掌握了對外征戰攻伐的「正義性」,畢竟這是天子的名義,佔據了輿論優勢。

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就已經發展成漢末爭霸中最強大的實力,已然超越了當初的袁紹勢力。

洗掉自己宦官之後的恥辱,提高自己的聲望,從而招攬更多的人才。曹操是宦官之後,曹操早年的時候一直被士族集團看不起,畢竟是宦官導致了漢朝的衰敗,這是他前期難以發展的原因之一。

可是當曹操日夜兼程趕往洛陽拯救漢獻帝劉協的時候,他就已經洗刷掉自己宦官之後這個恥辱,畢竟「救駕」在古代可是最大的功勞,從此曹操的聲望在士族集團是水漲船高。

聲望提高之後,有很多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都歸附曹操,讓曹操集團招攬了很多人才,而這些人才在日後爭霸中原時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挾天子以令諸侯」所帶來的局限性,這是袁紹放棄爭奪天子的真正原因所在

很多人以為曹操一直以「漢臣」自居是因為他一直心存漢室,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曹操不敢稱帝不是因為他心存漢室,而是因為他不能稱帝。

而曹操終生未能稱帝的原因就在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所帶來的局限性。第一,曹操之所以爭奪天子完全是為了和士族合作,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在赤壁之戰這些年中,曹魏內部一直都政局不穩。

曹操打著「振興漢室」的旗號招攬的大量人才,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真正忠於漢室的士人,當他們意識到曹操只不過是一個玩弄漢獻帝劉協的權臣,還心存稱帝之心。

他們肯定會起來反對曹操,就像荀彧、崔倓這些大臣,在曹操想以「魏公」自居的時候就立刻出來反對曹操。這也是漢中之戰時曹操沒有過多對外攻伐的原因,畢竟他得忙著清楚漢室的殘餘力量。

第二,天子成為了曹操以魏代漢的阻礙。其實在曹操後期,他的勢力已經跟後世司馬昭的情況差不多了,天子身邊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實力,稱帝只不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曹操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從發展起初一直都是打折「振興漢室」的旗號,如果自己突然想登基為帝,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皇權在古代可是非常看重正統性,曹操稱帝完全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一件事,天下人都會看待曹操?真的能夠打心裡服從曹操嗎?並不會!

所以,袁紹之所以沒有參與天子爭奪,完全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天子所帶來的局限性。畢竟漢室終將衰敗,如果一開始就打著天子的旗號進行爭霸,無論哪一個諸侯都會淪落到曹操的境遇。

心有稱帝之心卻不敢有稱帝之舉,畢竟一句「魏公」都已經讓世家大族覺得曹操有謀反之心,直接停止跟曹操的合作,並起兵反曹。

所以說,袁紹的眼光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並不是目光短淺的決定。可以這麼說,如果袁紹沒有去世,那曹操就得一直生存在袁紹集團的聲勢之下,畢竟袁紹家族是得到漢室認證的士族,曹操是完全沒有機會爭霸成功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