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到底做了什麼 為什麼說東吳亡在孫權之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晚年到底做了什麼 為什麼說東吳亡在孫權之手

對東吳和孫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一開始的一句話。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中講述東漢末年時期戰爭的小說,在三國誌的藍本之上,將原本正史中的人物記載與民間收集到的傳說結合在一起,將當時活躍在中原大陸上,群雄逐鹿的諸侯勢力一一刻畫。

在這一段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中,各種人才橫空出世,紛紛加入逐鹿中原的鬥爭中。東漢末年,延續了幾百年的劉漢政權似乎真的已經走到末路。朝廷之中宦官與世家大族鬥得不可開交,在外還有蠢蠢欲動的諸侯王。在權臣的控制下,皇位上的人換了一個又一個。

但是,一波波的人物橫空出世,最後仍然有三個人留在史書上,被記錄下了他們光輝或者不光輝的生平經歷。就好像這些人中有一開始只是一個最不起眼的小官吏的曹操,在經歷過了自己親人的離去後,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野心,在袁紹袁術的帳下打拼出名聲。

又比如出生微寒,祖上榮光對於自己而言只是黃粱一夢的劉備,在自己不得不尋找出路維持生計的時候,仍然不汲汲於營利,與張飛、關羽等人結識,一起結義,共謀天下。而一手創造東吳政權的孫權更是如此。他的父親孫堅一開始也只是為朝廷工作的將領。

在經歷了諸侯混戰之後,憑著一身的高超武藝贏得江左眾人的支持,在混亂的東漢末年建立起自己的一方勢力。而到了孫權這裡,他更是苦心經營,將東吳政權發揚光大,與曹魏、劉蜀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但是這樣一位有著赫赫威名的人,卻也有人說他差點葬送東吳基業。

曹操與劉備與孫權相比是要大上許多年歲的,在濡須口之戰中曹操第一次與孫權對陣,雖然在孫權的手下居然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但是曹操還是毫不吝嗇地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當時的東吳政權風雨飄搖,一連失去了兩位領導人的團隊卻再次煥發生機。

在這中間,19歲的孫權功不可沒。然而,我們在看待那些處於熱戀時期的情侶時,都可以清楚的知道人的性格是會改變的。在三國演義中也不例外。孫權在面對曹操的十萬北方軍隊之下,選擇與劉備結盟,劉孫聯盟憑藉著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戰役成功擊退曹操。

但是這些戰役卻讓年輕的孫權變得更加驕傲,孫權忽視了劉備的功勞,甚至在戰事結束後看不起劉備他們。在劉備準備將荊州奪下作為自己的新的大本營的時候。孫權毫不客氣地指責劉備,想要讓他將這塊地盤拱手讓出,從此,兩個陣營的梁子就結下了。

在三個國家都建立了的後期,孫權仍然不滿足,公元219年,他派出呂蒙,也就是課本上士別三日的主人公,將荊州拿下,並且把原本駐紮在荊州的關羽殺死。這可算是捅了馬蜂窩,劉備一改之前修養生息的方針,選擇與東吳政權正面攻擊。

在公元221年,劉備直接發動了夷陵之戰,他帶領著數十萬蜀國軍事力量殺向東吳。在一場戰爭中,兩個國家都損失嚴重,最後的結果也不出大家所料,趁著兩個國家對戰之時。曹操帶領軍隊將東吳北部的地區全部拿下,要不是後來朱桓、諸葛瑾的勸說。

恐怕孫權的霸業在蜀國與魏國的夾擊下也會煙消雲散。但是孫權發現的錯誤還不僅僅是這些。呂蒙在之前憑藉著自己的計謀將荊州奪下,按理說是東吳的大功臣,但是三國誌中卻記載,呂蒙在220年就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而去世,這讓我們懷疑這是不是孫權的一計昏招。

只是為了想要平息蜀國的怒火就將以一大戰力推出去。而呂蒙之死,導致了東吳內部政治混亂的無休無止。呂蒙其實是寒門出身,孫權原本將他提拔後可以與東吳的幾個世家大族形成對抗之勢。如今這個親信的失去,讓東吳的權力又陷入紛爭中。

結語:孫權年輕的時候英明一世,到了晚年的時候卻變成這個樣子。這不得不讓我們感歎英雄遲暮。孫權在步入中年乃至萬年後也做出更多從後世來看影響東吳政權繁榮的事情,歲月不饒人,大概就是這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