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心態為什麼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晚年心態為什麼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孫權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孫權在歷史上是獲得過廣泛讚譽的一個人。在他很小的時候,人們對他的讚譽就達了巔峰。哥哥孫策一直把孫權當繼位人培養,遇刺去世前,還把吳主之位直接傳給孫權,那時候孫權才18歲。曹操和孫權在濡須口大戰後,敗給了孫權。又看到孫權的軍隊軍容整肅,紀律嚴明,忍不住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不但表揚了孫權,還把劉表諷刺挖苦了一番。

孫權獲得後世的讚譽,更是數不勝數。最有代表性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詞中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慨歎沒有孫權,江山就沒法守住。

但是,正是這樣一個孫權,他晚年卻性情大變。而這種大變的性情,也為吳國的後世埋下了禍根。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看,孫權晚年性情上有哪些大變?

一是他很猜防將領。如果將領們出去打仗,孫權一定要把將領的家人留在都城作為人質。二是孫權有些剛愎自用,聽不進去文武百官的意見。三是如果邊將有叛逃的情況下,孫權一定會對他的家人痛下殺手。四是孫權派人監督朝中的大臣,搞白色恐怖,搞得人人自危。

我們可以看到,孫權晚年的這些表現,與他早年給大家的印象,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孫權早年為什麼被孫策那麼器重,孫策說過一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就是說,打江山,你不如我。但要把打下的基業傳下去,我不如你。

曹操之所以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不是為了專門調侃挖苦劉表的,而是有感而發。因為他自己的兒子中,無論曹丕還是曹植,都沒有一個人能像孫權一樣,把基業很好守住。

辛棄疾詞中的意思,也是說大宋沒有一個像孫權這樣的君王,不能把江山保住,以致失去了半壁。

可見,所有的人都認為,孫權是一個守成之君。而孫權之所以能夠守成,根本的原因,就是孫權度量很大,人緣很好,能夠團結人。

對於江東來說,孫氏家族是外來戶,是孫堅和孫策兩父子打下來的。江東的人對孫氏家族並不服。這種不服,既來自地方豪強地主對家園被佔領的不滿,也來自於以張昭為代表的文官集團,以及以周瑜為代表的武官集團的不服氣。這種不滿和不服氣,其實在孫策身上已經體現出來了。孫策被仇家行刺,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孫權卻能夠把所有的人都團結起來,形成一個中心。

正是這個度量很大,能團結人的孫權,晚年卻顯得度量很小,總是猜忌人呢?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孫權沒有找到一個像他那樣的恰當的繼承人,能夠把吳國的基業傳下去。

孫權早年立的太子是長子孫登。孫登很有見識,各方面都很像孫權,讓孫權非常滿意。孫權也經常把孫登留在家裡處理政務,他出去南征北戰。

但是不幸的是,孫登英年早逝。這讓孫權受到很大的打擊。孫權雖然很快就又立了第三子孫和。但是孫和明顯沒什麼能力。而且第四子孫霸又不服孫和,和孫和之間明爭暗鬥,多次設計陷害孫和。吳國的大臣們呢,也分成兩派,一派跟隨孫和,一派跟隨孫霸。兩派明爭暗鬥,鬧得烏煙瘴氣。

這樣的局面,讓孫權非常焦慮。如果是太平年代,這也沒什麼。但是那不是一個太平年代,魏國、蜀國在身邊虎視眈眈。孫權非常擔心自己去世以後,後代守不住吳國,守不住孫家天下,所以,他總想給大臣們一些顏色看看,讓大臣們對孫家絕對服從。

可是孫權的努力效果並不是很好。吳國後世諸葛恪、孫綝權臣當道,子孫繼續傾軋。吳國一片沒落蕭條,早早地就退出了爭霸的舞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