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孫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儘管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極力吹捧諸葛亮,極力貶低東吳政權,對周瑜、魯肅、陸遜評價不高,然而你真去翻開歷史,看看三國形成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東吳是參與兩次,獲勝兩次,成績擺在那裡,你不承認也是不行的。
陸遜在這裡面更是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個出將入相全能型的人物,陸遜對東吳的貢獻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東吳的後周瑜時代,陸遜在奪取荊州以及夷陵之戰中,都重創了蜀漢政權。
就連摸爬滾打一輩子的劉備,最後也是仰天長歎:「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然而陸遜的結局,卻異常悲慘,竟然被孫權多次責問,因受辱氣憤而死。
那麼,孫權為何對這樣一個有功於東吳的陸遜那麼殘忍,他是腦子不好使了嗎?
晚年的孫權腦子到底好不好使了?
曹操一生沒有服過幾個人,在青梅煮酒的時候,只承認劉備和他是英雄,袁紹、公孫瓚、袁術、劉表這些人統統不入曹操的法眼,然而當曹操多次南征,對東吳始終寸土未得的情況下,感歎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大概是孫權對小一輩的人中最高的評價了。
當然,這都是孫權晚年之前,在中國古代帝王所要面對最大的威脅,不是敵人,而是晚年!一旦進入晚年,就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孫權更是如此,在對待陸遜的問題上,孫權其實是犯了很大的糊塗的。
當然,以一句孫權腦子不好使,所以逼死陸遜,顯然是不能有更大的說服力的,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有著極為複雜的關係,晚年的孫權,雖然糊塗一點,但是不至於瘋傻,有些事情可能做的尺度不恰當,但是方向不會錯。
搞掉陸遜,應該是孫權長期以來的一種政治趨勢,一句話,陸遜不死,他孫權死不瞑目啊!
陸遜太過優秀,甚至有取代孫氏家族的實力
孫權逼死陸遜,那就是因為陸遜你太優秀了!前面已經說到陸遜為東吳政權立下的汗馬功勞,這些功勞雖然對東吳政權幫助很大,但是也增加了陸遜的政治威望,假如孫權百年之後,陸遜取而代之,他孫氏一族豈不是要遭殃?
還別說,孫權提防陸遜,不可謂不慧眼如炬,君不見在孫權北面的曹魏政權,最後就被司馬家族取代了。
說到家族,要說劉備選諸葛亮作為托孤之臣,那是非常明智的,諸葛家族其實並不具備取代蜀漢政權的實力,但是司馬家族可不是吃乾飯。
而東吳能夠取代孫氏的非陸遜家族莫屬了,而陸遜地位很高,又建立諸多功勞,取代孫氏是很正常的情況。
孫氏家族在東吳三代的統治,說到底就是對中央集權的加強,怎麼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門世族的影響力,但是打仗的時候,又需要他們,這就是東吳政權的內部矛盾。
在孫權越來越老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防!
參與到爭儲風波當中,遭到孫權的猜忌
可以說,陸遜不死,孫權晚上都睡不著覺的時候,陸遜竟然參與到東吳政權的皇位傳承中來,這就更容易引起孫權的猜忌。
當然,孫權晚期的皇位爭奪戰十分激烈,一定程度上也有孫權自己的原因,孫權縱容魯王孫霸,而對太子孫和造成威脅,孫和因而希望聯合朝中大臣陸遜來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
在皇儲爭奪的關鍵時期,孫權正有廢除孫和,立孫霸的時候,陸遜不合時宜地提出要「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直接站到了太子一方,假如孫權真的讓孫和即位,那陸遜就有了擁立之功,影響力更可怕。
隨後魯王聯合楊竺,開始展開爭儲的鬥爭,我想這背後也有孫權的默許,當時楊竺公開詆毀陸遜,羅列其二十條罪狀,還抓住了陸遜與太子勾結的把柄。
隨後孫權就開戰了對陸遜的懲罰,先是將陸遜的嫡系,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放,並且派內侍多次去責問陸遜,陸遜氣憤不過,不久去世。
最後:
其實深入分析的話,這裡面還有很多故事,比如陸遜與孫權之間私人關係的演變,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權的位子承至孫策,晚年孫權也害怕孫策子孫奪取政權等等,限於篇幅就不展開講了。
總之,在孫權的晚年,陸遜就像一個陰影,讓孫權揮之不去,最終只能選擇將其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