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孫權晚年性情大變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其實在三國君主當中,性格最複雜的一位要屬曹操,畢竟曹老闆需要面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最多的,所以他必須要有不同的面孔來對待不同的人。可是除了曹老闆以外,還有一位君主,到了晚年的時候,變化也是非常嚇人的,這位君主就是孫權。作為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年輕的時候,是非常英明的一位君主,他常常能夠獨立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很多人都以為赤壁的功勞是周瑜的,其實不然,最大的功臣其實還要算是孫權本人。因為他本人早就決定了要跟曹老闆大戰一場,後來聽取意見只不過是想看看手下這些人有幾個是管用的。
可是到了晚年以後,孫權的性格開始改變。他逐漸變得多疑和記仇,而且忘恩負義。這種改變體現在很多事情上,比如對待張昭的事情上。張昭作為孫權最初的支持者,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可以說,孫權能夠站穩腳跟,當初有一半的功勞要算在張昭的頭上。當年孫權才十八歲,是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就繼承了老哥的位置,成為江東的主人。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人支持他的話,那他的這個主人也就當不下去了。可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張昭第一個站了出來,他牽著孫權的手,告訴他不能再哭下去了,現在要做的事情應該是脫掉孝服,去檢閱你的部下們。
這件事對於孫權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正是這次的檢閱,使得江東大片人心逐漸安定,讓他們知道,新的主人出現了。就是這麼一個重要的人,在他稱帝以後,卻沒有得到重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孫權稱帝以後應該將丞相的位置給張昭坐,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張昭都是可以勝任的,可是孫權偏偏找了一個不頂事的孫邵來做丞相。等到孫邵下課了以後,大家又開始認為,這回應該輪到張昭了吧?可是還是沒有輪到他,而是換成了另一個不頂事的顧雍。這下子所有人都開始懷疑孫權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了。還有一件事,就是對待陸遜的態度上,最初劉老闆帶著大軍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開始慌張,甚至還有要投降的人,就在這個時候陸遜挺身而出,站在了孫權面前,為他擋住了劉老闆的進攻,並且擊敗了劉老闆。
可以說陸遜是挽救東吳的第一功臣,當時孫權甚至將陸遜比成了第二個周瑜,這是對他無限的褒獎和讚揚。可是到了他晚年的時候,封陸遜做了丞相,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卻在不久之後,就把陸遜給逼死了。明面上看應該是陸遜捲入了孫老闆幾個兒子的鬥爭當中去了,其實實際上是孫老闆對陸遜的一種報復。陸遜其實沒有做什麼過分的事情,他不過就是向孫老闆求情,讓他不要廢掉太子而已,而這件事卻直接影響了他的未來,孫老闆每天都找人去羞辱陸遜,並且流放了他的幾個外甥,還廢掉了他支持的太子。這件事對陸遜的打擊非常大,沒多久陸遜就被氣死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孫老闆變化如此之大呢?難道真的是因為老糊塗了嗎?我看倒不是這個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孫老闆已經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對待張昭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出,孫老闆這是對他當年主張投降曹操的一種懲罰,對待陸遜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出,孫老闆這是在為子孫鋪路。即使陸遜沒有犯錯,像他這樣的大功臣,又是將軍又是丞相,自己的子孫哪裡使喚的動?這麼做只是為了說明一點,這天下是他孫家的天下,絕對不是這些功臣的天下,只是想讓這些功臣老實一點而已。成熟的政治家當然有成熟的手段,不再像當年那樣稚嫩而已。所以不是孫權變了,是他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