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劉備傾蜀國全國之兵伐吳,結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至此蜀國再無力伐吳。長久以來,很多人把劉備在夷陵之戰的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七百里連營」。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其實這七百里連營並沒有多大關係,七里百連營指的是:從蜀漢邊境的白帝城到東吳重地的夷陵這段近七百里距離,都有劉備的營地。
陸遜是天生的戰略家,劉備從涿縣起兵征戰多年,屢敗屢戰,作戰經驗積累豐富,照樣打仗不行。在徐州先被呂布打跑,再被曹操打跑,當陽長阪坡就更不用說了,被曹操強弩之末的虎豹騎殺的一敗塗地。在呂蒙攻取荊州重鎮江陵和公安的同時,陸遜領軍攻取荊益交接的各個城池—宜都、房陵、南鄉等等,於秭歸大破地主豪強軍隊數千人,前後斬獲招納達到數萬,成功鎖住蜀軍東進的大門。
劉備就算連營而扎,就得注意風向的變化,若劉備在風向自己營地時,於水陸兩面伏擊陸遜必定能打敗陸遜,最不濟也能防止火攻,不至於大軍被燒。其實羅大這章讓我很無語,早年劉備就是憑借火燒赤壁而藉機三分天下的,應該知道風向對接連在一起的部隊殺傷力很大,可是到了夷陵之戰,同樣的計謀再次上演,只不過從橫的連戰船變成了豎的連部隊,劉備變成了曹操,還是中計了。我只能說劉備不會總結經驗教訓了。
面對陸遜的不出戰,再加上夏日炎熱劉備就因為吳軍懼怕,陸遜膽小不敢出戰了,所以並沒有及時改變應敵之策。陸遜剛好看到此時蜀漢軍隊的情況,所以找準機會並且在各個蜀漢軍隊要逃走的要道上,設下伏兵。一把火燒了蜀漢大營,劉備隻身逃回白帝城。夷陵之戰劉備是磨不死陸遜的,雖然短時間內劉備不怕後勤的問題。但是打仗畢竟消耗的是國力,而且消耗的是吳蜀兩國的國力,而魏國肯定會找準機會對他們下手。而且劉備本身就在吳境作戰,補給肯定是東吳更容易,長期拖下去對劉備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