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振鏞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曹振鏞,字懌嘉,號儷生,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埴之子,他還是魏武帝曹操之後。出身高官顯貴之家的曹振鏞人品端方,飽讀詩書,自中進士之後仕途更是一帆風順、步步高陞。先是選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後擢侍講,累遷侍讀學士,成為了乾隆帝身邊的近臣,到了嘉慶朝,曹振鏞更是得到重用,歷內閣學士、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隨又升體仁閣大學士並進入內閣。道光帝即位後,曹振鏞成為了皇帝的心腹重臣,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又以平喀什噶爾功績晉封太子太師,旋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皇帝出巡時,曹振鏞曾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歙縣民間至今能聽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這句俗諺。他的仕途如一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陞,無災無難,從政52年中,他沒有貪污受賄的記錄,工作一絲不苟,不出差錯、言行得體,克勤克慎,與人唯善。在皇帝面前更是唯唯諾諾,小心謹慎,一味迎合上意。
李鴻章曾經說過:「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鴻章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當時做官分三種:第一種是敢於直言,能辦實事的清官;第二種是魚肉百姓的貪官;第三種是碌碌無為,明哲保身的庸官。這第三種官員的典型,就是曹振鏞。清人朱克敬《瞑庵二識》披露其自白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多磕頭,少說話」!這六個字也成為曹振鏞做官的訣竅,為官不冒進,不搶先,一切只要跟著皇帝的腳步走,迎合上意就一定能穩如泰山。正是因為曹振鏞這種為官之道,後世很多人對其都持批判態度,更有許多人稱其為清朝後期的「掘墓人」。當時官場中人大都以曹相為楷模,苦心鑽研如何應付皇帝、如何讓皇帝高興,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沒人想、沒人干,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逐漸造就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天下,以至於吏治癒壞,百官皆無所作為,飽食終日,尸位素餐,埋下了之後天下大亂的禍根。
當然,這位為官五十餘年的軍機大臣也並不是毫無功績,曹振鏞三次當學政,主持鄉試、會試各四次,都能盡心盡力,清廉處事;閱評考卷能守法遵紀,不淹沒博學有才之士,他的門生中較著名者有潘世恩、林則徐等人。在平定張格爾的叛亂中,他也起到了積極的策劃作用。道光十五年(1835)年,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曹振鏞病逝,道光帝親臨弔喪,下詔褒恤,賜謚文正,入祀賢良祠。道光帝在諭旨中說道 :「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凡所陳奏,務得大體.......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揆諸謚法,足以當『正』字而無媿。其予謚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