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七十二疑塚”是真是假?這個細節說明一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七十二疑塚”是真是假?這個細節說明一切

據說,曹操去世後,其子曹歪遵照他的遺願,在出殯的那一天將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命人把七十二具棺木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抬出城外,分別安葬。這便是流傳千年的曹操「七十二疑塚」。那麼,這個傳說究竟是否實屬呢?

主要依據是疑塚符合曹操多疑的性格和狡詐的作風。特別是到了宋朝時,人們開始以奸雄來看曹操,而墓址不詳就是曹操為人狡詐的最好印證。於是,關於曹操在漳河上設置了「七十二疑塚」的說法便不脛而走。南宋文人俞應符便作有詩詞《曹公疑塚》: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塚,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機到丘壟,人言疑塚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盡發疑塚七十二,必有一塚葬君屍。無獨有偶,南宋文人范成大也在他的《石 湖詩集》中提到,他曾在講武外親眼見到曹操的七十二疑塚。到了元朝時,曹操「七十二疑塚」的說法更廣為流傳。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就在《聊齋誌異》中寫過一個叫「曹操塚」的故事:在鄴城外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夏日炎炎,忽然聽到水裡傳來了刀斧敲擊的聲音,潛入水下的人很快就被攔腰斬斷。後來又有人潛入水中,同樣也斷成兩截浮上來了。當地百姓立即陷入恐慌之中。官府聽了此事,就派人截斷了上游的來水。這一段的河流枯竭之後,人們在巖崖下發現了一個幽深的洞穴,洞口安置了一個轉輪,轉輪上安裝著鋒利無比的刀刃。人們折掉了轉輪後進入洞穴,發現裡面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字體是漢朝的篆書,認識的人一看,這是曹操的墓穴。於是,人們打開了曹操的棺槨,將裡面的金銀珠寶全都取走了。

然而,現代的專家學者給出的結論卻完全相反:曹操其實並沒有為自己設立七十二疑塚,因為他主張喪葬從簡,金銀珠寶銅器這些物品一律不准作為隨葬品埋入墓內。

一是專家們認為曹操一生倡導節儉,不事奢靡,薄葬符合他的做事風格。而據史書記載,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都描述過曹操葬禮的情況,都是薄葬。由於是薄葬,陵墓規模極小,加上沒有封土和植樹,幾個朝代之後,曹操的墓地便無人知曉了。自北宋開始,已經無人知道曹操的墓在哪兒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操「七十二疑塚」傳說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是專家認為曹操力主薄葬是為了防盜的需要。要知道中國古代自春秋開始便出現了盜墓賊,到了東漢末年,亂世之道,盜墓活動變得十分猖獗。各路崛起的豪強由於經費不足,紛紛通過盜墓來獲取錢財。曹操還專門設置了「摸金校尉」一職,以官方的名義展開盜墓活動。為了避免自己重?破棺取寶、毀屍滅跡的場面,以絕盜墓者之念頭,他選擇了薄葬。

三是現今的一些發現都被否認了。比如說,近年來在河北臨漳縣講武城以西至磁縣一帶的確有一整排連綿起伏,好似墳墓的小土堆。相傳,這就是七十二疑塚的遺址。後來考古發掘證實,這一帶確實是古墓群,不過是比三國稍晚的北朝的墓葬群。而且,古墓的數量為134座,而不是72座。由此可見,曹操七十二疑塚的說法根本就是後人附會的結果。然而,不管怎麼樣,曹操墓地究竟在哪裡,目前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