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課文中,曾經學過一篇文章,那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在四歲的時候,一大家族的人子一起聚餐。飯後有親戚提過來一籃梨子,因為孔融是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所以讓他先挑選梨子。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最先挑選的一定是最大最好的例子,但是孔融卻挑選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親戚們大驚,問其原因,孔融便是自己年齡小,吃不了那麼大的梨子,與其浪費,不如留給哥哥姐姐們吃。
於是孔融從小就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孔融從小也是刻苦學習,長大後也是入眾人所望成為了一名出色的人才。在他十歲的時候,曾經拜訪名士李膺,但是李膺並不待客。為了避免麻煩,只接待自己的親人。於是孔融就對門衛說是李膺的親戚。李膺見到孔融後,就問他是哪門子親戚。孔融就說:「我的祖先孔子,曾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們是世交。」李膺聽聞後,對十歲餓孔融大為讚揚。
十歲的孔融就已經如此富有頭腦,可見長大後的孔融是多麼有才華。最終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一名謀士參謀。在最開始的時候,曹操十分敬佩孔融的才華。兩人相處較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孔融的毛病開始顯露出來,那就是「嘴賤」。
曹操在給兒子納甄宓為妾的時候,孔融說出一個故事,那就是武王伐紂之後,將麼貌美如花的妲己賜給周公。曹操一聽,十分感興趣,於是問孔融故事的出處。孔融說就是曹操當下的情況,曹操這才領會,原來孔融是指桑罵槐。而後來,孔融更是「才不過德」,出處針對曹操,表示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的反感。最終徹底激怒曹操,以「欲圖不軌」的罪名處死孔融。可以說孔融的死,完全是自己「嘴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