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殺害,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殺害,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孔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長大的天才少年,只有孔融和司馬光,這兩個人可不得了,司馬光後來還當了宰相,寫了《資治通鑒》,當然,老師們沒有講的是司馬光後來成了保守派的頭子,阻撓王安石變法,我有的時候都懷疑他砸缸的故事是不是他小時候撒的謊,如果他懂得砸缸救人這樣變通的道理,為何不懂得變法才能圖強呢?

相對於司馬光的人生轉折,孔融的人生簡直就是大反轉。

我們知道孔融是因為孔融讓梨的故事,事實上在《後漢書·孔融傳》中並未提及讓梨的事,孔融真正成名是在其父親去世的時候,孔融因為悲傷過度,連站立都不能,正因為如此,孔融在州郡得以成名。

孔融所處東漢末年時期,還沒有科舉考試,想要當官必須有人舉薦你,想要被人舉薦,孝廉是很重要的東西,不孝的人是沒有資格當官的,而提出對父母盡孝,對兄長尊敬這一個做人準則,正是孔子。

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多多少少還是沾了不少光,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的地位逐漸提升,到東漢末年的時候,儒學的影響力已經十分巨大,孔融自幼的名氣,再加持孔子後人的榮光,尤其是自己又會寫一手好文章,自然受到當時文人的追捧。

本來根正苗紅,想要不成功都費勁的孔融,最後為官之路卻頗為坎坷,成年後孔融被徵召為官,但是為官之時常常因為性格上的原因與同僚或者上下司出現矛盾,當時何進晉陞為大將軍,孔融被上司派去祝賀,結果因為門人通報不及時,孔融奪回名片就走了,這在漢朝時期會被當作是一種輕蔑的表現,當時何進府上的人建議派劍客把他殺掉。

何進沒什麼文化,他的門客建議何進不要殺孔融,容易得罪文人團體,對名聲不好,不如以禮相待,結果何進還征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由此可見,殺豬出身的何進尚且惜名,反倒是光環下的孔融有點上頭了。

何進的這個舉動當真是害了孔融,讓孔融的脾氣不但不知收斂,反而認為依靠跟人「叫板」還能受到重用,反正你又不能拿我怎麼樣,這樣的孔融每次當官都當不了多久,三番五次被徵用,三番五次又被搞家去。

最後被董卓給安排到北海國當丞相去了,其實這對孔融也是一個很好的歷練機會,孔融在京城的時候,看不上那個,瞧不起這個,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看。

當時的北海正處於黃巾起義的重災區,正是證明孔融的最佳時刻,當然,文人帶兵要是能擊退敵人,還要武將做什麼,在孔融的領導下,北海的黃巾之患反而愈演愈烈,北海也被黃巾包圍了。

最後還是劉備前去解圍,建安元年的時候,孔融又被袁譚打敗,最後丟棄妻子而逃,多虧曹操收留了他。

按理來說,孔融作為文人是建安七子之首,曹操雖是政客,但也是三曹之首,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兩個人應該很投機,曹操又在孔融最危難的時候提了他一把,結果這兩人後來是仇人見面,分外臉紅。

在孔融的後半生裡面,最喜歡干的一件事就是與曹操抬槓。

比如曹操當時頒布了一個禁酒令,孔融就跟曹操唱反調,曹操為什麼頒布禁酒令呢?因為當時正處亂世,糧食生產嚴重不足,釀酒會浪費糧食,為了保證糧食夠用,曹操下了這個禁酒令,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都說得過去。

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孔融要與曹操唱反調,宣揚喝酒是自古以來的美德,遭到曹操的厭惡,除此之外,孔融還經常諷刺曹操,曹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孔融殺掉。

當然,曹操殺孔融也不是平白無故,而是有著充分的理由的,當時曹操提倡以孝廉治理國家,繼續推行漢朝以來的文化策略,大概孔融是為了跟曹操抬槓,故意說了一句「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大意就是,兒子不過是父親情慾的產物,母親不過生子的容器,真不知道為何以孝道而成名的孔融,是怎樣說出這樣的話,相傳孔融為官的時候,弔唁父親,有一個人哭的感情不夠投入,還被他殺掉,如果為真的話,只能說孔融是一個嚴重的多標,對別人要求很嚴格,對自己要求很寬鬆,

曹操以孔融這番言論,定其死罪,大概也算是孔融的宿命了。

其實,除了小學課本裡面孔融讓梨的故事中誇孔融外,在大多數史學家眼中,都看不上孔融,比如我在開頭說的與他齊名的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鑒》中評價孔融:「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