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孔融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言辭激烈抨議時政,讓曹操痛恨不已
孔融,字文舉。他是魯國人,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便有異才,且他勤奮好學。
在漢獻帝劉協即位後,他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以及北海相,時稱為孔北海。他在任六年,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之後兼領青州刺史。
孔融性好賓客,但又喜抨議時政,並且其言辭相當的激烈,而後還因此而觸怒了曹操而被殺。孔融究竟做了什麼讓曹操如此痛恨呢?
曹操曾想要封國,當時對於曹操,漢獻帝劉協是沒有能力說不的,然而孔融卻偏偏要給傀儡漢獻帝劉協上奏,並說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穎川、南陽、陳留以及上黨等郡不封分給諸侯。然而,上述地方正是曹操打算要的地盤。
對此,曹操也明白孔融的意圖,那就是想要找些理由來鉗制他,不讓他擴大地盤從而自立為王。因為這些,記仇的曹操與孔融結下了樑子,而事情並沒有這樣就結束。
多次與曹操針鋒相對,曹操忌憚其才名沒有出手
長期以來,劉表都藐視朝廷的權威,並且還不按時的呈送貢品,因此包括曹操在內的不少朝臣們都是主張討伐的,而孔融卻說劉表雖然是昏僭惡極,但是考慮到整個國家的安全,是不能去幹削弱國力的事的。
對此,而曹操也是心知肚明,他知道孔融這是在想方設法保留漢室宗親的諸侯力量,並以此來牽制他。
除此之外,孔融沒有停下與曹操的紛爭。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並案也。」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由於連年征戰不息,導致田地荒蕪,白骨遍野,百姓們的生存是越來越困難。而曹操站在一個政治家的高度,便以「酒可亡國」為名,頒布了禁酒令,公正的說這確實是利國利民的決策。
然而,孔融卻又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來反對曹操,文中說堯不喝千鍾酒的話,就不會建立太平治世,而孔夫子不喝上百觚酒的話,就不會成為大聖人等。
孔融與曹操無論是在私交上,還是在政事上,都是水火不容的,始終無法調和,只不過一直以來,曹操都忌憚孔融的才名,不敢動他。
孔融被誅九族,兒子死前說出8字成千古名言
之後,御史大夫郗慮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一看機會來了,於是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以及「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孔融當時被判了死刑,還株連九族。他既然敢於同權臣曹操爭鬥,就證明他是不怕死的,但是株連九族是孔融沒有料想到的,因此當曹操來孔融府上抓捕他的時候,孔融向曹操請求,希望他能夠放過自己的兒子。
當時孔融的兩個孩子,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兒子,兩人正在院中下棋,他們看見父親低聲下氣求情的樣子,孔融九歲的兒子說了八個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捨。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兒子的這句話讓一旁的孔融愣住了,是啊,作為父親的孔融是一個家裡的頂樑柱,若是頂樑柱都塌了,那麼這房子還怎麼能夠保護裡面的孩子呢?是自己護子心切了,竟然連這點事都想不明白,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在臨刑之時,這孔融的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卻令在場的大人們都敬佩不已,他們「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表現出來他們那個年紀所沒有的骨氣,令人既驚歎又惋惜。
孔融九歲的兒子在面對死亡時,看得比自己的父親還要清楚,他那種絲毫不懼怕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大家都說:「不愧是名門之後,有此氣度,實在是難得」,而孔融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兒子所說的這句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