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為相
呂蒙正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宰相,擔任了太宗、真宗兩代皇帝,是兩朝元老。呂蒙正為相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先後擔任了三次宰相,這一情況在宋朝除了他只有之前的趙普,就是幫助趙匡胤以宋代後周的開國功臣,還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名言。
呂蒙正畫像
呂蒙正為相前,有整整十二年是在擔任各級官職,從底層官員做上來的並非一朝蒙受恩寵就平步青雲之輩。他在33歲時參加科舉高中狀元,從此不入官場,最早的官職只是將作監丞、升州通判。將作監丞是從六品下,掌管了皇宮建築、刺繡、器具等的製造,而通判也就是地方行政長官的一個副官,管理各種事項和監督長官。
因為呂蒙正自身有德有堅持,所以得到了皇帝以及趙普等人的讚許和認可,在李昉被罷免宰相後升任為宰相。不過沒過多久,呂蒙正因為母親去世而去守喪,所以就解除了宰相職務。不過三年的守喪時間還未滿,他就被朝廷重新起用成為宰相。
後來,宋沆上奏疏違逆皇上旨意,因為是呂蒙正妻子的族人,所以他也受到了牽連,宰相之位被罷免,擔任禮部尚書一職,李昉重新為相。不過後來李昉又再次被罷免,所以呂蒙正第三次擔任宰相,同時禮部尚書的職位仍然繼續。
而等到宋太宗駕崩,真宗繼位後仍然沿用呂蒙正為相,還給他加封,之後他還成為了太子太師,封爵徐國公。
呂蒙正的品格
呂蒙正是北宋的一代賢相,三次為相是對他能力的認同,也是對呂蒙正的品格的肯定。同時代或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大多集中於對他品格的讚揚,比如「寬厚」、「氣量」、「質厚寬簡」等。
呂蒙正戲劇照片
呂蒙正的品格中被讚揚最多的要屬他的度量。有個故事說,呂蒙正剛當上副宰相的頭一次上朝,就被人指著說:「這小子也可以當副宰相?」而他卻假裝沒聽到,還制止了想要幫自己出頭的官員。下朝後,呂蒙正還勸那些還是憤憤不平的官員,說「一旦知道了那個人的名字,我就會終身都忘不掉;那還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問又有什麼損失呢?」
呂蒙正的度量,是很好地印證了「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所以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趙匡義就才曾經說過「蒙正氣量,我不如」。不過身為宰相,不能只靠度量服人,更重要的是能力。呂蒙正有一特長就是,知人善用。
宋太宗說不如呂蒙正,就是因為他推薦了一個官員來出使遼國,而且被皇帝兩次否決了還是依然堅持,而結果證明他的眼光是正確的,比皇帝要好。此外,據說富言曾經做過呂蒙正的賓客,他讓其見了自己的十幾歲的兒子。呂蒙正見了驚訝地說,這個兒子以後名位會和他一樣,而功勳甚至會超過他。的確如此,這個兒子就是後來也官至宰相的富弼。此外呂蒙正也舉人不避親,不過他推薦的不是兒子而是侄子,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幾個兒子都不成器,但這個侄子有宰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