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和十八路諸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討董十八路諸侯在歷史上存在嗎?其中劉備有沒有參與?
《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討董是一次重大戰役,通過這一戰重點描述曹操、劉備、孫堅三方,奠定了三國的基調,其中又以曹操、孫堅為陪襯,通過「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鬥戰,讓劉備關羽張飛成為天下皆知的大英雄。那麼,劉備兄弟的英雄事跡真有歷史依據嗎?其實,別再被演義欺騙了,正史是這樣描述的,而且僅僅只提了一句話。
十八路諸侯討董子虛烏有
《三國演義》第5回寫到:(董卓亂政之後)曹操逃離洛陽,到達陳留以後,立即發矯詔給各地,號召各路英雄共同討伐篡奪朝廷大權、胡作非為的董卓。很快便有十八路諸侯分別起兵,會集到洛陽附近,「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
十八路諸侯分別是:袁紹、曹操、袁術、韓馥、孔融、公孫瓚、陶謙、馬騰、孫堅、張楊、張超、鮑信、袁遺、喬瑁、張邈、劉岱、孔胄、王匡。其中,當公孫瓚率兵前往洛陽時,劉備帶張飛、關羽跟隨到洛陽,因此劉備隨公孫瓚一路,並非單獨一路諸侯,提起底當時劉備職位太低了。
然而,綜合《三國誌》、《後漢書》來看,十八路諸侯討董根本子虛烏有,實際最多只有十三路,《三國演義》中增加了孔融、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楊這五人。尤其重要的是,正史上沒有提到公孫瓚討董,那麼劉備是否還參加了討董大業?
劉備是否參與討董難辨真假
根據《三國誌·魏書·公孫瓚傳》記載,公元190年時,公孫瓚以奮武將軍身份,坐鎮右北平郡,應對烏桓、鮮卑武裝不時南侵,根本無暇顧及討董之事。其實,作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公孫瓚沒有理由驅逐董卓、幫助朝廷建立威信,相反朝廷越亂,越不會管他,越適合他的利益,因此參與討董的諸侯,要麼是真忠心,要麼破落戶,要麼別有目的(比如袁紹想要盟主身份),這個暫且不談。
可見,《三國演義》中劉備跟隨公孫瓚一路討董,純屬子虛烏有,沒有歷史依據。既然如此,劉備是跟隨哪一個諸侯討董的呢?
《三國誌》的《先主傳》、《關羽傳》、《張飛傳》中,沒有一句提及劉備討董,僅在《先主傳》注引了《英雄記》中的一句話:「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所謂孤證不立,僅此一句很難證明劉備參與過討董,只能讓人將信將疑吧。
三英戰呂布另有其人
作為劉備集團的傳奇故事,「三英戰呂布」堪稱經典,劉備三兄弟力戰第一戰神呂布。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屢屢碰壁之餘,劉備集團猶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包括「溫酒斬華雄」在內,屢次擊敗董卓集團的最強戰力,襯托出十八路諸侯的無能。
然而,這僅是羅貫中為了突出劉備正統地位,而故意移花接木,歷史上沒有劉備三英戰呂布的記載,真正的「三英戰呂布」另有其人。
《後漢書·董卓列傳》: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也就是說,191年年初,孫堅的殘部,最終擊敗了不和的胡軫、呂布兩人。但孫堅擊敗呂布,並不是在汜水關(即虎牢關,洛陽東邊門戶)前,而是在如今山西呂梁市一帶。
其實,「小戰靠勇,大戰靠智」,十八路諸侯討董大戰,基本不可能出現武將單挑。三國演義中的諸多單挑,只是羅貫中的意淫罷了,真實戰鬥中不會發生。
總得來說,在諸侯討董的「正義之戰」中,劉備有沒有參加真假難說,但他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肯定沒有三國演義描述的那麼精彩。公元191年,討董之戰第二年,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因累次建立功績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如果劉備在討董中大放異彩,又怎麼還怎麼落魄?所以說,文人的筆,能把一個人包裝的神乎其神,乃至以假亂真,如果沒有史書記載,那麼劉備就是神話。
參考資料:《三國誌》、《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