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讀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讀史書《三國誌》,都會讓後人感覺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是最有機會統一中國的。但是歷史給所有人開了個玩笑,蜀漢在建立 之後僅僅到劉備兒子劉禪手中就悄然滅亡了。這其中有很多的歷史偶然性,更多的卻是歷史的必定性,而讓蜀漢喪失統一中國的機會,並且最終導致蜀漢亡國的原 因,或許大家都沒有想到,是由於那所謂的「仁義」所造成的一系列錯誤導致的!
首先第一個犯錯誤是敗走麥城的關羽,為什麼會是關羽呢?敗走麥城跟那所謂的「仁義」有什麼關係呢?那就要從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戰略佈局說起了。當時劉備 奪下了西州與荊州,諸葛亮希望等待天下時局變化在圖謀天下。等待劉備拿下四川之後,由一位所向披靡的大將從荊州引兵去洛、宛等地,配合其出泰山,這兩兩面 出擊,魏國首尾不能相顧,是奪取天下的最好機會。
當時劉備就選擇關羽鎮守荊州了,而此時的關羽,正處於人生巔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所向 披靡。關羽在襄陽之戰水淹七軍,大敗魏國軍隊,斬龐德,俘虜魏軍2、3萬的降卒。但是問題就從這2、3萬的降卒開始出現了,關羽向來以仁義聞名天下,對於 這兩三萬的俘虜,肯定是不能殺的。但是放又放不得,放回去他們還會被魏軍收編,殺又不能殺,那只能關押起來慢慢收編了,但是關羽現在遇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 問題,那就是糧食問題。
新收編的這幾萬人,關羽得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啊,沒辦法關羽就跑去搶孫權部隊的糧食,那會兒孫權囤在湘關的糧食,直接被關羽給搞了 過來給那些降卒吃了。這一下就把孫權惹惱了,特麼的還有完沒完啊,本來劉備奪取西川的時候就惹得孫權不爽,之後又經常發生衝突,聯盟關係早已名存實亡了, 這下又來搶糧食。於是盛怒之下的孫權聯合曹魏軍,一起夾攻關羽,最終關羽放棄荊州,至麥城,遇伏兵,一世英名,只留下了千古悲歌。
或許關羽如果學習曹操當年那樣滅袁紹殺降卒,解決糧食問題,或許關羽就不會去搶糧食,也或許就不會敗走麥城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關羽不是曹操,曹操是個梟 雄,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關羽不是,關羽心存仁義,心存慈悲,關羽的慈悲仁義,致使關羽不得不得不面對如何解決兩萬人糧食的問題,如果關羽學習了曹操 的凶殘,放下慈悲,盡殺這幾萬人,或許關羽也不會敗走麥城,但是也是由於這次的錯誤,才彰顯了關羽的偉大人格,成為帶給人希望的武聖、財神,垂萬世而受人 景仰。但是關羽的這一次失誤,致使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失敗,喪失了先機,為蜀漢滅亡埋下了一個種子。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劉備的錯誤,張飛被謀殺掉之後,劉備得到消息是東吳干的,於是決定東伐孫吳。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國最強的敵人是魏國,但是魏國不得民心,所 以諸葛亮希望劉備能按照隆中對的計策,在天下大勢改變之時,出秦川北伐魏國。張飛被殺,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曹丕正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自己,這個時候正 是諸葛亮所苦心等待的時刻,也是劉備苦心經營到現在所期待的時刻。但是劉備沒有聯吳攻曹,而是把矛頭指向了吳國,這使得蜀漢四面樹敵,如果贏了吳國還好, 但是最後蜀漢軍隊七百里火燒連營,致使蜀漢元氣大傷。而伐吳也是蜀漢犯下的最嚴重的政治錯誤,就算是智慧絕頂聰明的諸葛亮都不能阻止劉備伐吳。
伐吳,是一個錯誤!卻也是劉備必須犯的一個錯誤,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是古代歷史上人性光輝最耀眼的,他們幾乎是帝王時代最後的人性光芒,連權力之毒都 沒有侵蝕進來,這種人間真情,也是讓我們所有人對人性有了期待與希望。關羽、張飛、劉備都是因為仁義,縱然選擇失敗也在所不惜,劉備最後逃得是如此的心 安,這才是我們的劉備啊。彝陵之戰的失敗,讓蜀漢徹底的喪失了爭霸天下,統一全國的機會了。
最後一位就是我們的諸葛亮,諸葛亮的這個錯誤可 以說一半是劉備賜予的。白帝城托孤,劉備把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是如此相信諸葛亮,但是也正是如此,諸葛亮才覺得,用一輩子也還不了這份情。也正是由於這 份情誼的支持,才致使諸葛亮必須還政與劉禪,而諸葛亮能力太強了,劉禪也到了執政的年齡,但是還政之後的諸葛亮必須要死的,但凡權臣,都難逃一死的。這樣 的話諸葛亮選擇了去北伐,選擇死在北伐之中,如果成功了,就報答的起劉備交給自己的任務,如果失敗了,可以直接還政。進退都是死,諸葛亮選擇的就是進。這 也是諸葛亮的光輝所在,他很幸運生活在與劉備、關羽、張飛一起,很幸運的追隨了這樣一位富有感性的帝皇。
但是正是因為這份感性,仁義,情義,蜀漢才慢慢的由於一系列錯誤走向滅亡。假如劉、關、張、孔明個個都跟曹操一樣,或許蜀漢就不是後來被滅的蜀漢了,但是也就不會有這些偉人被我們傳誦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