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個問題確實是能發人深思,光武帝劉秀和昭烈帝劉備看起來都是白手起家,一路爭取各個謀士參謀將領加入而逐鹿天下。看似相同的奮鬥道路,而為何兩者的結局卻又大相逕庭?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其實在我看來,中國歷史上有志於復國的各色人等,大多以失敗告終,而劉秀是一個特例,劉備才是常態。而劉秀為何能成功,可以用一句話解決。這就是范曄在《後漢書》裡評價光武中興的那句:「敵無秦項之強,人資附漢之思。」
把這句話反過來就可以看出劉備失敗的答案,主要對手曹操更是雄才大略,足智多謀,連劉備,諸葛亮都承認「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孫武,吳起)至於盟友孫權,有時候比曹操還難對付。更別提當時是否「人心思漢」了。魯肅第一次見到孫權就說,天下大勢,「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孫權後來稱帝時,念念不忘的就是魯肅是第一個明確提出要以帝業為目標的同志:「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袁紹曾經想接納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令諸侯,他的謀士參謀郭圖、武將淳於瓊卻說:「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
袁紹也因此放棄原計劃,讓漢獻帝劉協繼續當流浪狗。袁術因為得了玉璽,竟然真稱了帝。曹操年輕時曾經以當漢征西將軍為人生目標,後來目標就變了。只是出於挾天子令諸侯的現實主義考慮,他才接納了漢獻帝劉協。但又說自己要做周文王。也就是我不動你,但我兒子一定動你。更何況,劉秀、劉備的起跑線也不一樣。
把劉秀和劉備相比是非常之不公平的,若是硬要將劉秀置於漢末三國的大環境下,我更傾向於將他類比於曹操,而不是劉備。且不談之後因緣際會幾何,先看看劉秀的出身。
劉秀的爸爸劉欽、叔叔劉良都是縣令,所以很多人覺得劉秀沒什麼了不起的背景。實際上,劉秀家族在南陽郡是絕對的豪門。
樊宏字靡卿,南陽湖陽人也,世祖(劉秀)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於樊,因而氏焉,為鄉里著姓。父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理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財利歲倍,至乃開廣田土三百餘頃。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求假焉。資至巨萬,而賑贍宗族,恩加鄉閭。外孫何氏兄弟爭財,重恥之,以田二頃解其忿訟。縣中稱美,推為三老。年八十餘終。其素所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責家聞者皆慚,爭往償之,諸子從敕,竟不肯受。《後漢書. 樊宏陰識列傳》
劉秀的外公樊重,有三百多頃良田,外加無數「池魚畜牧」產業,臨終時直接就免了鄉里人數百萬貸款。戰國的馮驩替孟嘗君免了薛地債務,薛地人民就無比擁護孟嘗君,以至於他可以在當地「中立於諸侯,無所屬」。由此可見,樊家在當地的威望有多高,這些都是劉秀起兵的本錢。
而劉備的母親呢?要和劉備一起「販履織席」,養家餬口,艱難度日。
劉秀的老爸能取樊重的女兒,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我們再來看看劉秀的姐夫。
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預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後漢書. 李王鄧來列傳》
世吏二千石的鄧家,也和劉家結姻,你說劉秀家能是無權無勢的草根階層?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故事,被廣為傳頌,無數人為之傾倒。陰麗華家什麼情況呢?
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後漢書. 樊宏陰識列傳》
陰麗華的三世祖陰子方,田地七百多頃,比樊重還多一倍以上,過著「比於邦君」,諸侯王一般的生活。因此,陰麗華在當時的情況也是一位高門大戶的名媛。
高喊」娶妻當娶陰麗華「的劉秀,絕不是什麼屌絲逆襲迎娶白富美,而是劉秀完全有這個自信,自己的家庭背景絕對配得上陰麗華。由此可見,和劉秀家建立婚姻關係的家族,一個個都是顯赫大戶。可以想像,劉秀家自然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不信,再看看這一段: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後漢書.酷吏列傳》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僕殺掉人,酷吏董宣依法殺掉這個僕人,劉秀大怒,要殺董宣。董宣據理力爭,劉秀饒他一命,逼他向姐姐磕頭,董宣就是不磕。這時,湖陽公主氣得大叫:「當年弟弟你沒當官時,我們家私藏死刑犯,哪有官吏敢問?現在當了天子,反而沒以前厲害了!」看見了吧,劉秀家在造反前,就可以公然「藏亡匿死」,而「吏不敢至門」。
劉備在鄉里啥時候這麼拽過?你說在桑樹下玩角色扮演遊戲?人家好不容易混了個安喜尉當,督郵不給面子,劉備的官位就沒了。
劉秀舉事時,宗室有哥哥劉縯,叔父劉良、劉歙,族兄劉祉、劉終、劉賜、劉順、劉嘉支持;聯姻有鄧晨、陰識幫忙;豪門大族有李通、來歙、寇恂投奔。反觀劉備呢?兄弟叔叔沒有,姐夫小舅子沒有,豪門大族更是沒有,只有賣綠豆的關二爺和湯豬佬張翼德。
再看看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西漢滅亡的時候,率先起兵的是流民和擁漢派,煽風點火的是漢朝宗室和地方豪強,摘到勝利果實的是小土豪們和眾星捧月的「位面之子」劉秀。這樣的世界,劉秀這樣的人物簡直是如魚得水。
東漢滅亡的時候,黃巾起義放出了亂世的洪水猛獸,董卓點燃了所有野心家內心的火,服膺儒教的世家大族在浸染全局,漫長的戰爭之後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作亂的野草還在每個人的心裡肆意生長著。劉備在這樣的世界裡面打天下,其實是地獄模式。
天時
劉秀佔有了大勢,而劉備無法獲取大勢第一點,世家大族的勢力太大,各懷鬼胎。他們通過察舉制又壟斷了人才上升渠道,自己還有部曲。東漢以來尊崇儒教,制度寬厚之下,反而是世家大族步步做大。在西漢朝累世兩千石的高官是很少見的,西漢儒法結合,吏治比較苛刻,往往有大臣有始無終的現象。
最為尊崇的還是王莽那一家。而在東漢,四世三公的袁氏反而成了美談。這些累世為官,實力雄厚的大族並不全是漢之純臣。這些年外戚宦官一年年刷人,殺人。為什麼我們這些世家不能自己單干,掌握自己的命運?而要在皇權交替中,一次次焦躁的站隊。
袁紹有自立之心,想以河北地效仿光武帝之路,在洛陽時候就煽風點火;袁術渾然不覺漢室忠貞,自立為帝;江東孫氏,益州劉璋,早有自立之心。想要挽救漢室的人,劉表無力,劉寵被人刺死,亂世將至。
西漢時是人心思漢,到了東漢就人心思亂了。西漢末年的宗室,也確實比東漢末年的宗室厲害許多。梁王劉永悍勇堅韌,劉秀天資渾厚,劉秀的哥哥劉伯升也是一員虎將。其次,天下紛亂的方式不一樣。西漢之亂,海內紛亂,民眾沸騰,農民起義軍在這樣的亂世很有力量。劉秀起家時候,也招撫了不少的銅馬起義軍。
而東漢之亂,黃巾滅亡之後,反而是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擷取了更大的力量,左右局勢。就算是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濁流門閥,寒族勢力也得依仗士族們的力量。割據時間長的軍閥袁紹袁術,麾下都是有這樣的謀士參謀存在的。
地利
劉備在北方從沒有過基本地盤,只能找益州這樣的次等地盤了。關中河內中原,在當時依舊是漢族最主要的聚集地。唐朝以關中興,宋朝依中原盛,在人口地利和軍隊上面都很有優勢。歷經戰亂的北方,還是要比益州和江東人口多兵丁足。
這是地利上的不足,沒辦法,誰讓北方的士族們一般看不上劉備這種草台班子,而且東漢這樣的亂世又是一個世家大族們上下其手的亂世呢。
劉備的地盤,天生就是守拙。以南往北打,少有成功先例。從四川打出去,這難度係數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劉秀雖說是忍氣吞聲拉了一幫人馬,屬下的一個個小集團也是桀驁不馴。好歹算是賴在了北方,憑藉著河北的突騎與糧草,復國成功還是能實現的,到最後更是實現了做個真皇帝的逆襲。
人和
劉秀麾下的小集團力量,比劉備麾下的小集團強太多論自己身邊的小集團,劉秀身邊有河北的豪強,河南的精銳如馮異和關中的義士。連將軍,都湊成了二十八將的豪華陣型。而劉備雖說身邊也是能人不少,不過北方大的士族投靠他的人相當少,是糜竺這種土豪,關張這種庶族小地主,趙雲這種沒背景的人才跟著他走,連陳登都拉不來。法正和龐統都不屬於世家大族的出身,諸葛亮雖是跟著他混,家裡面的人都投奔三個不同陣營了。他的小集團,是沒法和劉秀比的。
個人素養
劉秀的軍事才能和個人實力還是要比劉備強一點。
劉秀在昆陽大站中,已經充分體現出了他一個天才軍事家的素養。起兵不到一年,就已經在這種生死存亡級別的大戰役中表現出彩。在昆陽城堅守忍耐,頂著巨大的壓力。而後又帶領十三名騎兵,召喚義軍。自己帶著敢死隊衝鋒陷陣,讓眾人刮目相看。在往後的日子裡,劉秀或是親自帶兵出征,或是指點自己手下的將士,都體現出了超一流軍事家的能力。
劉備雖是老於行伍之人,可是對比光武帝還是有差距的。到最後,更是因為輸了一場戰役而死。劉秀和劉備的才能差距,基本也是公認的。你說三英戰呂布?那是演義。
所以,就因為都姓劉,非要把他們倆放一起比,太欺負人了吧?咋不比一下隔壁老王和王思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