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為什麼沒有任用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的諸葛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表為什麼沒有任用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的諸葛亮?

劉表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陳壽在評價袁紹、劉表時,將其二人相提並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三國誌·劉表傳)。這裡「有才而不能用」定有所指,就劉表而言,似乎應指諸葛、龐統、王粲等人。這些人物被歷史證明,都是經天緯地超一流人才,為何就在劉表眼皮子下面而未能被啟用?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問題主要出在劉表身上。但史料有限,我們只能分析如下:

首先,劉表擁地自保,不求進取的心態決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劉表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為荊州刺史、荊州牧,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3年),統治荊州18年之久。史稱他「招誘四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關西、兗、豫學士王者蓋有千數,表安慰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他還妥善安置了因戰亂而流入荊州的10餘萬家關中百姓,組織他們開發地廣人稀的南方丘陵山區。在東漢未年社會大動盪時期,荊州「開土遂廣,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劉表做為一方諸侯,當時是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但是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他的部下獻策:「袁、曹並爭,兩雄相持之時,天下安危全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可乘其破弊起兵。若不然,亦應支持一方。」但劉表狐疑不決,錯過戰機。以至於曹操平定北方後,扭頭揮師南下,不費一兵一卒便佔領荊州首府襄陽。劉表擁地自保,是出於平庸,還是出於維護一方平安,不得而知,但問題是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擁地自保是極不現實的。你不吃他,他就吃你,是那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劉表的擁地自保政策是他「有才而不能用」的決定因素。擁地自保與唯才是用並不矛盾。這裡應該看到劉表不思進取的心態,才是導致他「有才而不能用」的根源。

其次,劉表心胸狹窄,多有疑忌的品質,決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劉表政權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為荊楚的大族豪強,如蒯良、蒯越、蔡瑁、龐季、張允、黃祖、文聘等,他們是荊州政權的核心,是劉表依靠的主要力量;二是荊楚名士,如韓嵩、宋忠、劉先、鄧羲等,他們是劉表爭取團結的對象;三為外來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彌衡等,他們只是點綴,量少而不受重用。從人才總量上講,劉表治下的人才甚至沒有益州的多,更不用說和曹操、孫權比。從人才質量上看,劉表手下幾乎沒有特別優秀的人才。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劉表心胸狹窄有很大關係。

《三國誌·劉表傳》中說:「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劉備當時雖為喪家之犬,但劉備是何等人物,劉表未必不知,連曹操也不得謂歎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誌·先主傳》)。可是,劉表對劉備猜過多,甚至不敢讓劉備住在襄陽城中,把他派駐在前線新野,當做一般將領使用。後來事實證明,劉備並沒有對荊州政權有什麼野心。劉表對韓嵩的態度亦是如此。韓嵩等人審時度勢,以為劉表應投靠曹操。劉表在蒯越等心腹的勸說下,勉強接受了這一建議,並派韓嵩聯絡曹操。韓嵩認真履行使命,回來覆命時,被劉表懷疑得了曹操什麼好處,險遭殺身之禍,若不是劉表之妻蔡夫人勸諫,韓嵩就成了劉表的刀下之鬼。《英雄記》關於張羲的一段記載,也充分說明了劉表不能容人:「張羲先作零陵,桂陽長,甚得江、湘間心,然性屈強不順,表薄為其人,不甚禮也。羲由是懷恨,遂叛表焉。」王粲說:「士之避亂荊州者, 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三國誌·王粲傳》)。所以,陳壽在給劉表作傳時評價說:「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實在不為過也。

再其次,劉表的人才觀有問題,重視有名份的人,忽視青年人,從而導致「有才不能用。」批評劉表一點也不尊重人才,似乎有點怨屈他。比如劉表對龐德公的態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龐德公是襄陽名士,德高望重,劉表仰幕已久,數次延請龐德公出仕,均遭拒絕。劉表對彌衡的態度亦是如此。彌衡是當時名聞天下的狂士,連曹操也奈何不得。曹操象扔垃圾一樣,把彌衡送與劉表。劉表喜歡彌衡的文才,以之為上賓,「文章言議,非衡不定。」然而不久,彌衡故態復萌,劉表這才知道彌衡是一顆難以下嚥的苦果子,只好將彌衡送給了黃祖。可見,劉表並不是不尊重人才,亦不是不想得到人才,而是他太注重有名望的人,以至於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人才。這就導致了人才群就在他眼皮子之下,他視而不見的情況。比如王粲,少年出名,客居襄陽十餘年,劉表卻以王粲相貌不佳而不重用。除王粲外,當時在襄陽的有一大批傑出青年:諸葛亮、龐統、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廣元等,這些人當時都年青,也沒有什麼名氣,所以,根本就不在劉表視野之中。

以上所說,是以劉表不善用人的角度,說明劉表未用諸葛亮。但是,如果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即諸葛亮不願效力劉表,那麼,劉表未用諸葛亮的問題就更好理解了。諸葛亮少年時隨叔父投靠劉表,17歲時叔父去世,諸葛亮隨即脫離劉表,躬耕隆中,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諸葛亮對劉表沒有過多的直接評論。他在《隆中對》中曾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其主」應指劉表,這裡即蘊含著諸葛亮對劉表的評價。諸葛亮對劉表的看法,當然應是他自己多年觀察的結果,但也不排除龐德公,司馬微等人對他的影響。前文已表述龐德公對劉表的態度,在此故略之。那麼,司馬微是如何評價劉表的呢?在《世說新語言語篇》注引《司馬徽別傳》中說:「徽字德操,穎川陽翟人。有人倫鑒識,居荊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除龐德公,司馬徽之外,潛、杜襲、和洽對劉表也有貶辭:「劉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裴潛語)「昏世之主,不可黷近,久而阽危,必有讒慝間其中者。」(和洽語)

諸葛亮一生謹慎,尤其在擇主的問題上,他有著苛刻的條件:那就是具有雄才大略,審勢度勢,·禮賢下士,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一代英主。劉表居安自保,充其量是個據守一方的軍閥而已,諸葛亮怎麼可能將自己的前途,命運,特別是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給這樣一個人呢?

歷史注定劉表不會用諸葛,諸葛也不會選擇劉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