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為什麼一直沒有北伐?他的真實能力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表為什麼一直沒有北伐?他的真實能力如何?

對劉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說到,曹操邀請劉備青梅煮酒,席間要求劉備細數天下英雄,劉備提出袁紹、袁術兄弟的名字,曹操不以為然,劉備接著說:"有一人,名稱八駿,威震九州,劉景升能稱作英雄嗎?",曹操大笑道:"劉表虛名無實,不是英雄",再加上後來劉表屢失良機、不敢北伐曹操,廢長立幼,死後荊州迅速淪陷等事,劉表庸碌無為、優柔寡斷的形象算是徹底坐實了,那劉備提到的"名稱八駿,威震九州"的評價真的是過譽了嗎?劉表作為一方諸侯,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漢室宗親,名師之後,知天命之年接手爛攤子

拜投名師 劉表在士人中的地位很高劉表是西漢景帝四子魯恭王劉余的九世孫,順帝安漢元年出生於山陽郡,十七歲時拜當地的王暢為師,王暢最高曾擔任司空一職,位列三公,他性格正直,生活樸素,任南陽太守時,由於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老家,所以豪強眾多,多有不法,奢靡之風極盛,他到任後,嚴厲打擊不法權貴,平時布衣素食,為當地民眾作出表率,經過一番治理,南陽風氣為之一變

王暢不但官位高,在士人中的地位也高,有人評價道:"天下楷模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能與李膺、陳蕃兩位名臣相提並論,可見王暢的社會威望不小,作為王暢的學生劉表,深受王暢學風影響,這就為日後荊州地區官學的興盛埋下了伏筆

桓帝在位末期,李膺帶領太學生與外戚竇武等人聯合,對宦官集團展開抨擊,,這些人被士人群體所推崇,獲得了"三君"、"八俊"、"八顧"等外號,劉表作為王暢的學生,也在這批太學生的行列之中,他就是在這個時候名列"八俊"之一的(一說劉表名列"八顧"),但就在此時,黨錮之禍爆發

延熹九年,"桓帝下詔打捕黨人"

延熹十年,"禁錮李膺等黨人"

靈帝建寧元年,"曹節矯殺陳蕃、竇武"

建寧二年,"詔州郡大舉構黨,天下豪傑名士陷黨籍者甚多"

劉表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從此在史書上消失了十多年

直到靈帝光和二年,大赦天下(建寧四年靈帝也曾大赦天下,但黨人不在其內),劉表得以重出天日,被大將軍何進征辟,出任北軍中候

漢末軍閥混戰 荊州難以獨善其身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進聽從袁紹建議,召董卓為外援誅殺宦官,沒想到宦官集團先發制人,伏殺何進,袁紹等人出逃,董卓趁機揮軍進京,改立劉協為皇帝,190年正月,袁紹被關東諸侯推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天下大亂

荊州雖然離戰火中心較遠,但絕不是一片樂土,此時的荊州刺史是王睿,他沒能控制荊州全境,長沙太守孫堅之前平定了零陵、桂陽的起義軍,控制了包括長沙在內的三個郡,討伐董卓行動開始後,孫堅由長沙北上,路上他做了兩件事,徹底擾亂了荊州的局勢

(1)王睿和武陵太守曹寅素來不睦,他揚言要殺掉曹寅,曹寅很害怕,於是偽造了給孫堅的檄文,細數王睿罪過,叫孫堅逮捕王睿,孫堅信以為真,發兵襄陽,王睿走投無路,只好自殺,荊州刺史之位空缺

(2)孫堅逼死王睿後,繼續北上到達南陽郡,他要求南陽太守張咨為自己提供糧草,張咨認為孫堅不過是一個鄰郡的太守,與自己平級,拒不答應,於是孫堅設計斬殺掉張咨,並在魯陽與袁術合兵,袁術趁機奪取了南陽郡

這個時候朝廷下詔,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要面對的是一個群龍無首、四處分裂、殘缺不全的荊州,這一年劉表四十九歲

政治、軍事雙管齊下,十年時間收服荊州

劉表從洛陽來到荊州,史書上這樣記載當時情況:

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

荊州到處有人起兵作亂,而且荊州當地的宗賊,也就是當地宗族為主而結伙的盜賊特別猖獗,荊州的治所本來在南郡的江陵,因為宗賊過於強大,官軍無能為力,只好把治所遷移到武陵郡的漢壽,可見荊州的局勢十分混亂,面對這種困難的局面,新官劉表是怎麼做的呢?

找對盟友,恩威並濟當年在何進賬下有一幕僚,名為蒯越,與劉表是舊相識,蒯氏家族在荊州是世家大族,很有威望,於是劉表單人獨騎進入宜城,找到了蒯越,蒯越帶著自己的兄弟蒯良和朋友蔡瑁一起來見劉表,劉表就荊州局勢問計於蒯氏兄弟,蒯良說:

袁術驕而無謀,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若使人示之以利,必以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威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雖至,無能為也

大意就是利用宗賊貪婪的特點,給他們一些好處,先把隊伍來起來,然後殺掉其中殘暴無道之人,再招撫其他聽話的人,在百姓心中樹立一個好形象,這樣荊州的民心就能歸附你了

劉表深以為然,他派人去引誘宗賊的統帥,果然這些傢伙見錢眼開,有十五人中計,他們來到宜城後,被劉表全部斬殺,於是劉表順利的接管了他們的部隊,正式擁有了一支武裝力量,然後他又派蒯越去招降了據守襄陽的賊眾頭目張虎,荊南各郡也都傳檄而定,荊州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

南征北討,接管荊州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佔領洛陽後,紛紛各自領兵回歸,孫堅也率部南下,準備回到長沙,袁術和袁紹兩兄弟本來就不太對付,袁術知道袁紹和劉表素來交好,而且他不願看到劉表在荊州坐大,於是和孫堅一起進攻劉表

劉表派黃祖出戰,結果被孫堅擊敗,劉表被圍困在襄陽,他秘密派遣黃祖出城調集軍隊,黃祖帶兵歸來,再次與孫堅交戰,再次戰敗,一路撤退到,孫堅在追擊途中被黃祖部將射殺,襄陽城解圍,荊州暫時解除了來自江東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北方軍閥混戰,公孫瓚與袁術結盟,袁紹與曹操結盟,公孫瓚與袁紹戰於河北,曹操和袁術戰於河南,劉表為了收復南陽郡,派人截斷袁術的糧道,袁術避免兩面受敵,不得不退出了南陽,轉而向兗州方向發展,全力攻打曹操,第二年,袁曹大戰於匡亭,袁術戰敗,實力大損,荊州又解除了來自袁術方面的威脅

公元196年,張濟自關中南下攻打襄城,不幸中流矢而死,其部下歸降了劉表,劉表令張濟之子張繡接管父親的軍隊,並駐守宛城,這等於是建立了一個與北方軍閥之間的緩衝區,減輕了北方勢力對荊州的威脅

劉表此時已經基本控制了荊州北部的地盤,可是荊南地區並不是派兵打下來的,所以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聯合桂陽、零陵兩郡共同反叛,

劉表與其作戰不利,數年無法取勝,後來張羨病故,劉表趁機平定三郡,控制了荊州全境

聯姻世族,鞏固統治劉表作為一個外地人空降到荊州,手下沒有親信可用,所以他不得不選擇和荊州當地的世家大族合作,而這些世家也看中了劉表荊州刺史的身份,兩者一拍即合,做出了政治聯姻和政治交易,劉表娶了當地豪族蔡諷的女兒蔡氏,並任命蔡瑁為江夏太守、蒯越為章陵太守,取得了蔡氏、蒯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坐穩了荊州牧的位子

劉表隻身一人來到形勢嚴峻的荊州,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在取得了當地豪族的支持後,用了十年的時間,通過政治招撫和軍事打擊,穩定了荊州內部的局面,為荊州的和平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史載:

"恩威並著,招誘有方,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外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

在亂世中能做到如此地步,劉表的才幹應該得到肯定

先天不足,阻力重重,沒有北伐在情理之中

荊州內部穩定以後,劉表為什麼不去北伐曹操,爭奪天下呢,小柴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荊州的條件不利於進攻魯肅曾評價荊州"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就表明了荊州的不少短處,荊州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好,處於四戰之地,北有曹操,有南陽盆地與之相接,西有劉璋,與荊州僅隔有巫山三峽,東有孫權,與荊州共享長江之險,荊州與周圍三方的勢力之間基本沒有什麼天險阻隔,而且荊州受山川地勢的影響,內部分為很多獨立的地理單元,這些因素給固守帶來很大困難,更別提主動進攻了

建安五年收服南三郡以後,劉表掌握了荊州全境,但是荊州內部的發展很不均衡,據史料記載,順帝時期的荊州南陽郡人口有243萬,是天下第一大郡,而武陵郡人口僅有25萬,相差近十倍,雖然漢末人口數量有所變化,但是從中仍能看出各郡之間的差距,北方戰亂後,冀州、徐州等地來到荊州避難的百姓多達百萬,這麼大規模的外來人口突然湧入,劉表能保證荊州局勢不失控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此時他已經五十九歲,恐怕沒有多餘的精力組織北伐了

荊州內部親曹派佔據上風即便劉表有心北伐,他的部下也未必會同意,劉表的部下分為親曹派和抗曹派,親曹派包括蒯越、蔡瑁、韓嵩、王粲等人

蒯越,在劉表死後積極主張降曹,曹操寫給荀彧的書信上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也"

蔡瑁從小和曹操相識,據說二人私交甚好,投降曹操後被封為漢陽亭侯,得以善終

韓嵩,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時,劉表派韓嵩出使許都,韓嵩回來後"盛稱朝廷曹操之得,勸遣子入侍",劉表大怒,懷疑韓嵩有二心,想殺掉他,後經妻子蔡氏勸告,改為囚禁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劉表死後主張降曹,後官至魏國侍中

劉表統治荊州依靠的兩大世族-蔡氏和蒯氏,全都是親曹派,蔡瑁和蒯越手握大權,又怎會輕易的讓劉表去北伐曹操呢?

相比之下,抗曹派的力量就弱小了很多,抗曹派以劉備、劉琦為主,劉備投奔荊州以後,劉表對他的態度十分微妙,史載:

"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三國誌-先主傳》裡說的更加直白:

"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表將劉備派到新野,就是為了讓他替自己抵禦曹操,隨著劉備的勢力日益壯大,劉表對劉備也越來越不放心,對劉備提出的襲擊許都的建議不置可否,最終失去了北伐的最佳時機

劉表的長子劉琦一直不被劉表所喜,劉表的夫人蔡氏也一直主張廢長立幼,劉琦在北伐一事上根本就沒有話語權,一邊是倚重的人不肯北伐,一邊是想北伐的人不被倚重,劉表是否能夠北伐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總結

劉表可以算是東漢末年儒生的代表人物,他向專權的宦官集團發起過抗爭,黨錮之禍爆發後,他隱姓埋名逃亡民間,四十九歲時單騎入宜城,順利執掌荊州,這都體現出了一位優秀政治家的膽色和才幹,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政治穩定,文教事業興盛,成為了北方難民的避難所,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北伐曹操,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就是這位六旬老人最明智的選擇,我們不能因此認為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的策略是錯誤的,所以,劉表仍不失為一個值得後世肯定的歷史人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