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三國中被低估的謀士參謀,他對三國的走勢起了什麼作用?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魯肅——三國中被低估的謀士參謀,他對三國的走勢起了什麼作用?

魯肅,接下來聽聽三國網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要說到謀略、才智、計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關於三國時期謀士參謀排行榜八九不離十都是,一孔二馬三郭四瑜五詡,這五個人也當真是三國眾多謀士參謀中的中流砥柱。諸葛亮受「三顧茅廬」禮遇,隆中一對便讓劉備由弱轉強,然後三分天下。司馬懿在曹操手下裝了大半輩子孫子,才華抗衡北伐孔明,最後「三國盡歸司馬懿」,名副其實的最後贏家。郭嘉鬼謀,曾獻計軟禁劉備,但是曹操沒聽,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劉皇叔和曹丞相做了一輩子死對頭,官渡之戰提出「十勝十敗」的謀略,最後幫曹操大敗袁紹和他的兒子,最終幫曹操拿到中原北方的絕對統治權。周瑜輔佐三孫,替孫權東征西討,赤壁之戰令曹操數十萬大軍「檣櫓灰飛煙滅」,一戰而成三國鼎立之勢。賈詡是最懂帝王家想法的人,為曹操出了幾個計謀,就幾乎決定了曹魏的命運走向,為曹操排憂解難,最後成了三國時期所有謀臣中結局最好的一個,壽終正寢,位至三公,福及子孫。

但是有一個謀略家在《三國演義》中一直以「好好先生」甚至看起來有些「傻氣」的形象出現,他就是在小書中被低估的吳國第一謀士參謀——魯肅。

如果要推選一位三國中貢獻最大,但是存在感幾乎沒什麼的深謀遠慮的謀士參謀的話,這個人一定是魯肅了。「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文辭,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吳書》。魯肅出身顯赫,身材宏偉,為人正直而不慕榮利,經常用家裡的錢財來接濟有困難的人,特別喜歡結交仁人志士,東漢末年因為借糧食給當時還是一個巢長的周瑜,兩人成了至交,後來周瑜跟隨孫策,孫權,在周瑜的極力推崇下開始被孫權起用,從此開始了為吳國鞠躬盡瘁的一生。

孫權接見魯肅後兩人相談甚歡,賓客散盡之後魯肅將要離開的時候,孫權留住了魯肅問他說:「子敬啊,現在曹操佔據北方,我們吳國岌岌可危,怎麼樣才能夠在父兄的基礎上,建立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業啊?」魯肅便向孫權提出了著名的塌下策:「如今天下大亂,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能很快消除。將軍只有鼎立於江東,趁北方未定,消滅黃祖,再進攻劉表,守住長江之天險,然後稱帝,進而統一全國,建立漢高祖的大業。」魯肅的塌下策,給處在十字路口的吳國構建了後來十幾年的藍圖,孫權建立的東吳政權也很大程度得益於魯肅的「塌下策」,可以說魯肅的「塌下策」對吳國的影響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隆中對」蜀國的影響是不相伯仲的,三分天下,荊州的重要戰略地位魯肅都提前預見了,何況魯肅的「塌下策」比「隆中對」早了整整七年,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魯肅的眼光是特別長遠的,甚至早於諸葛亮就看到了天下大勢的走向。

其實魯肅不僅眼光長遠更是吳國大智若愚的戰略方針制定者,同是更是孫劉聯盟的紐帶,當時曹操已經統領北方廣羅人才,手上武有「五子良將」,文有郭嘉,荀彧,賈詡。劉備雖看起來兵甲資源暫時最少,手上卻有「兩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的臥龍鳳雛」,還有五虎良將。反觀吳國,統帥有周瑜,甘寧、太史慈可以為勇將,差一個戰略家的大旗就是魯肅扛起來的。赤壁之戰能取得大勝,關鍵在孫劉聯盟,而蜀漢和東吳之間能促成這種聯盟的只有魯肅,魯肅作為唯一一個能和諸葛亮協商主持聯盟事宜得人,在孫劉兩家奔走兩邊安撫,還要應對孫權、周瑜、諸葛亮、關羽等人的種種有損害聯盟的行為,所以很大程度赤壁之戰前孫劉兩家能坐下來談是魯肅的個人能力,這是諸葛亮、周瑜都沒有辦法做到的。

所以後世孫元昊寫道:「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其實劉備能借到荊州最後形成散珠鼎立的局面很大程度得益於魯肅,魯肅對孫權說明厲害關係,說東吳現在孱弱,荊州也並不富裕,劉備和孫權在打完赤壁之後都急需恢復元氣,借荊州是暫時之舉,借了荊州這樣東吳和曹操之間多了劉備這個敵人,而東吳卻多了劉備這個朋友,當時曹操聽到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借了荊州給劉備氣的吃飯的筷子都掉了,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魯肅這般遠見,只怕孫劉聯盟遙不可期,更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了。可悲的是在魯肅死後兩年,孫劉聯盟就完全破裂了,從此蜀漢和東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從這方面也正好印證了魯肅對三國走勢的重要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