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家喻戶曉,那個吃了大梨的哥哥後來怎麼樣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孔融讓梨家喻戶曉,那個吃了大梨的哥哥後來怎麼樣了?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孔融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孔融讓梨」是我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真實的道德教育故事,說的是東漢末文學家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一點的梨讓給自己的哥哥吃,並且說「我小兒,法當取小者。」(《世說新語箋疏》)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在小的時候就因誦讀《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而熟悉。而且,孔融還是大聖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可謂是名門之後呀。

孔融長大後的故事我們大家也基本熟悉,可是,你知道那位吃了大梨的哥哥長大後的故事嗎?

孔融的哥哥名叫孔褒,比孔融大三歲。在孔融16歲時,東漢爆發了黨錮之禍,名士張儉因揭發宦官侯覽及其家屬在當地的罪狀,卻反遭陷害,官府要抓捕他治罪,張儉被迫流亡。

據《後漢書·張儉傳》記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張儉一路逃亡,官府一路追捕,張儉經過住宿的人家,因此被牽連而處死的人數以十計,甚至宗族親戚都被殺害。

清末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的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中的「張儉」望門投止說的正是這回事。

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張褒也是好朋友,張儉情急之下曾逃到孔府,那天碰巧孔褒不在,16歲的孔融出來迎客。

張儉看到孔融太小,就沒說實話,但聰明的孔融看到張儉神色慌張、欲言又止的樣子,知道他一定是有什麼為難的事,就對張儉說:「我哥雖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難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嗎?」

張儉聽了孔融說的話,心裡踏實下來,就在孔府裡躲藏了幾天後,又找了個機會,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向官府告發了張儉曾逃匿在孔家,官府正鬱悶著抓不到張儉呢,就把孔褒、孔融兄弟二人拿下,並且審問他倆,是誰擅自藏匿並協助張儉逃跑的?

孔融說人是他留下的,他認罪;孔褒卻說張儉是我朋友,他是來求我的,和弟弟孔融沒關係,堅持要由自己服罪;而孔母也說她是家長,她該對此事負責,結果鬧成了「一門爭死」。

郡守無法裁決,就上報了朝廷。朝廷一看樂了,真不愧是孔家後人,互相這麼忠誠孝悌而又仁義,但是,這犯的事兒總得有人負責啊,最後就治了孔褒的罪,孔褒也因此而被處死。

孔融小時候讓哥哥吃大梨,長大後仍然爭著替哥哥認罪,雖然最後沒能救了哥哥,但是他友愛兄長、凜然爭死的事跡卻流傳了下來。

孔褒作為哥哥,小時候吃弟弟讓出來的大梨,長大後又和弟弟爭著認罪,雖然張儉藏在他家中,他並不知情,但事情敗露後,朝廷要問責殺人的時候,孔褒仍爭著認罪,他們兄弟倆這種友愛互助的精神也永遠地流傳了下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