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到公元223年2月時,劉備病重,他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後事,當時劉備不僅將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甚至還將整個蜀漢交到了劉備的手中,並給了諸葛亮絕對的生殺大權,讓他可以更換君王,而諸葛亮感懷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因此他當即表示自己必定竭盡所能,報效蜀漢,直到他自己去世為止。在劉備去世後,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諸葛亮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蜀漢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隨後,諸葛亮率軍親征南中,就此平定叛亂,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的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不難看出,諸葛亮自劉備托孤後,一直做的事情就是準備北伐,為何他一定要北伐呢?
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困局。看起來,在劉備離開人世後,諸葛亮手中有絕對的大權,他在表面上是一人之下,實際上他的實權似乎比劉禪還要大,畢竟只要他不滿意,就有更換劉禪的資格,但劉禪並不是弱智,他甚至還比一般人要聰明一些。然而諸葛亮在掌權之後開始清理腐敗現象,如此一來,諸葛亮就不可避免的會觸碰到很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在這些老臣面前,諸葛亮又不得不做出維穩的事情。
也就是說,諸葛亮雖然才智過人,也有很強的約束力,而劉備沒有看錯他,可是當大權給到諸葛亮手上時,諸葛亮也犯難了。諸葛亮雖為完美人,但他卻不會很好的管理集團裡的小派系。在諸葛亮如此嚴苛的治理下,老臣們逐漸感覺到惶恐,在言行中自然與諸葛亮對立,正因如此,諸葛亮的北伐就是他在這樣情況下的無奈之舉,畢竟手握大權,一直在國內發展,內部矛盾就不斷,但只要他帶兵打仗,老臣們就有機會獲取到利益,而劉禪也能憑藉著諸葛亮的軍功,繼續放權給諸葛亮,以至於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筆者認為,對於諸葛亮來說,他不願意像姜維一樣在宮廷的風雨中敗退並身死,他即便要死,也要死在追逐自己匡扶漢室的北伐過程中,因此諸葛亮才會一直致力於北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