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蜀後三年,西晉對東吳為何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滅蜀後三年,西晉對東吳為何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西晉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直抵成都附近,後主劉禪被迫出降,至此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卻拖延了十四年之久!

其實,在指定滅蜀計劃的同時,司馬昭就已經考慮滅吳的事情了,「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也就是說,按照司馬昭的計劃,滅蜀後三年,就對東吳用兵,一統天下。可是,最終為何卻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呢?主要有東吳、西晉兩方面的原因。

一、西晉方面

1.司馬昭突然病死,打亂整個計劃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但他卻在265年6月突然病死。司馬昭之死打亂了原本的一系列計劃,其中就包括原本定於266年的滅吳作戰。265年12月,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王朝。

司馬炎即位後,先著手於穩定西晉內部,所以將對吳作戰推遲。直到269年,司馬炎才開始準備滅吳,他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假節,散騎常侍、衛將軍如故」,與此同時將衛瓘調到青州,將司馬胄調到徐州,掌管當地軍事。司馬炎還接受羊祜的推薦,任命王濬為益州刺史,形成對東吳的全線壓制。

2.外有胡族侵擾,內有重臣反對

內憂外患影響了司馬炎的滅吳計劃。西晉初年,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侵擾西晉的邊境地區,還殺死了西晉的數位刺史,其中包括平定鍾會之亂的秦州刺史胡烈。為了避免出現南北同時作戰的情況,西晉只好先調集軍隊,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在解決外患後,西晉內部又出現了問題。

以賈充為首的朝廷重臣紛紛反對出兵滅吳,滿朝文武只有四個人力主滅吳,他們三個人分別是張華、羊祜、杜預、王濬。甚至在伐吳作戰開始後,有人還從中作梗,這個人就是擔任伐吳的主帥賈充,「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後圖。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

二、東吳方面

西晉有西晉的問題,東吳有東吳的條件。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天塹,西晉要想滅掉東吳,必須渡過寬闊的長江。當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還不是在赤壁之戰中慘敗。再加上吳軍善於水戰,擁有一支非常厲害的水軍,西晉要滅東吳,難度明顯高於滅蜀的。

東吳的皇帝孫皓雖然殘暴昏庸,但手下還有一員著名將領,支撐著整個東吳,他就是陸抗。陸抗是陸遜之子,善於用兵,在西陵之戰中,他以少勝多擊敗羊祜的大軍。陸抗、羊祜雖然是敵人,但卻惺惺相惜,關係很好。羊祜也認識到,要想滅吳必須要等到陸抗死後,同時西晉的水軍強大起來才行。280年,在西晉大軍的攻勢下,孫皓出降,東吳滅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