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曹操坦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自己也好,關張也好,無數三國的讀者也好,就此認為劉備真的是和曹操並列的英雄。當然,多年之後,劉備果然成功,成為天下三分蜀漢國主。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劉備後來的成功就把當初曹操的評價當真。要想知道當時曹操的心意,還必須立足當時曹操的言行來進行分析。我們首先看看劉備投靠曹操之後,有哪些「英雄」事跡。
1、參與董承「衣帶詔」,密謀除曹操。
演義第二十回,講到許田打圍事件,漢獻帝劉協回到皇宮極為生氣、失望。本以為自己從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掌中走出,漢室終於迎來了曙光,沒想到董卓等人不過是惡狼,曹操卻是猛虎。董卓時代的漢獻帝劉協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孩子,一晃多年過去漢獻帝劉協已經長大,加上幾年的安定生活,漸漸不再滿足做一個傀儡皇帝,於是召見國舅董承,密謀除去曹操。
後來,董承邀請劉備參加。得知終於有一個可以報效漢獻帝劉協的機會,劉備一口答應,但是在見到參加密謀者的名單之後,在商量行動的細節之時,劉備卻反口說:「「切宜緩緩施行,不可輕洩。」完全不像一個急皇帝之所急的大漢皇叔。正因為劉備的消極怠工,才導致最後除賊行動失敗。
2、後園種菜,韜光養晦。
古人在不危險的時候,經常會做出一些行為,以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說劉備種菜。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劉備做些什麼,而在於劉備做出許多之後,眾人的反應如何。
劉備後園種菜確實也騙倒了一些人,比如說張飛、關羽。這兩人責備劉備,你不關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老百姓)去種田,這是為什麼呢?張飛關羽擔心劉備是不是嚇傻了。劉備假裝神秘不肯說。其實劉備除了騙倒了智力低下的心腹之外,幾乎就沒有騙倒任何人,尤其是曹操。
有一天,許褚和張遼帶著十來個人忽然來到劉備府上,要劉備去丞相府一遊。劉備大驚,曹操是不是準備要殺掉劉備呢?在劉備心中,可從來沒有想過真心臣服曹操,雖說劉備來到許都,曹操對劉備很是不錯,提拔劉備擔任左將軍,並允許漢獻帝劉協刻意拉攏劉備,封八竿子打不著的劉備做皇叔。曹操用盡手段想要收服劉備,劉備表現的也很是順從。此時曹操邀請,當然不能不去,不敢不去。
一見面,曹操就說:「在家做得好大事!」嚇得劉備面色如土。莫非曹操發現了什麼?要知道劉備前不久剛和董承等人密謀,衣帶詔一旦事發,劉備等人絕對沒有活著的可能。曹操的回答馬上讓劉備心安許多。曹操拉著劉備的手,攜手來到後花園,說:「玄德學圃不易!」所謂「學圃」,就是學種田。曹操早就收到消息,劉備在家裡學種田呢。想必曹營的眾將許多會笑話劉備沒有志氣,和關張一樣,但是曹操和手下幾個謀士參謀那都是明白人。曹操此處說劉備學種田不容易,當然不是真的認為劉備毫無志向,恰恰是劉備過分掩飾自己的內心,反倒讓曹操起疑。於是曹操才會特意邀請劉備,觀其行,聽其言,來確定劉備是不是對自己構成威脅。
曹操的試探很成功,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劉備嚇得面色如土。但是曹操也不想就此撕破臉,從第十七回我們就可以知道,曹操一直是想把劉備收入帳下,讓劉備的英雄之氣為自己所用。曹操用人一向唯才是舉,只要有才不問出身。換句話來說,曹操從不看重什麼出身,對於庸碌貴族沒有什麼興趣,他用的人才必須是勇冠三軍的悍將,是運籌帷幄的謀士參謀,是獨當一面的英雄。駕馭英雄的君王,才是真正大氣魄的君王。
於是,曹操說,你劉備學種田很不容易,刻意偽裝也是很辛苦的啦。曹操的話語中本來含有譏諷之意,可書中說劉備卻「放心」了許多。看來,論起詐術,曹操過劉備遠矣。
曹操在青梅煮酒之時講了一個當初征討張繡時發生的小故事。那一年曹操征討張繡,路上缺水,將士口渴。可是放眼四望,根本沒有水源。這時候曹操用馬鞭虛指前方,說,前方有梅林。將士們聽到,嘴裡都有了口水,於是口渴稍微好了一點。在演義當中,羅貫中當然是要表面曹操的奸詐。但是除了奸詐,曹操為什麼要在此時講望梅止渴的故事?
首先,之前故事和眼前景像有關聯。
曹操邀請劉備赴會,一邊喝酒,一邊平常青澀的梅子。——許多人以為曹操劉備喝得是青梅酒,或者是以把青梅放在酒裡煮,都是想當然,不符合原文。正因為曹劉煮酒品梅,曹操才會說起當初和梅有關的故事。
當然,曹操講這個故事還有兩個意思。其一,告訴劉備,我曹操足智多謀,就算是三軍口渴,我也能有奇思妙想,解決難題。曹操征戰多年,對行軍用兵之道的造詣,確實遠在劉備之上。曹操劉備幾乎同時起兵,可是多年過去,曹操成為雄霸中原的大漢丞相,而劉備卻淪落成仰人鼻息的喪家犬。對比之下,高下立判。其二,曹操在說這個故事之前,是剛剛諷刺劉備學種田不容易,為了不讓氣氛太尷尬,曹操講個故事打個叉。應該說,曹操講故事的效果不錯,劉備放心許多,兩個人開懷暢飲,其樂融融。
當然,曹操還沒有真正放心劉備,曹操雖然喜歡招納英雄,但是英雄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奪取天下大志的人物,一種是渴望建功立業的人物。對於第二種人,曹操當然是非常喜歡,比如他手下的荀彧、荀攸、郭嘉之流。對於第一種人,曹操則心有顧忌,一方面想要收攬,一方面又怕難以駕馭。但總的來說,曹操還是頗有君王的霸氣,比如對待殺害自己子侄的張繡,曹操就給了許多優厚的條件,善待張繡。比如曾經大敗曹操的張魯,曹操因為聽到張魯不肯焚燒財寶,很賞識張魯的愛民之心,對張魯也是高官厚祿,讓其安享晚年。但是,對待哪些死不悔改,一心想要和曹操對抗的人,曹操殺起人來,那絕對不會手軟!
於是,曹操想要看看劉備歸順自己之後,是不是放下了爭奪天下的「野心」,是不是能夠為自己所用,於是才有了著名的品論英雄的一幕。
當時大雨將至,天氣陰沉,雲氣變幻。手下人就說天上有一片雲像龍。曹操和劉備就靠著欄杆觀看。這時候曹操就說,劉使君你知道龍的變化嗎?劉備當然裝傻,說不知道。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你劉玄德也走遍天下,必定知道當時英雄,請你試著告訴我有哪些吧。
曹操的語氣看似委婉,其實很沖,劉備當然明白,於是謙虛,我劉備肉眼凡胎怎麼認識英雄。曹操說,你別謙虛啦。曹操當然看得出劉備裝傻。被逼的沒法子,劉備只好開講。劉備先說袁術、袁紹、劉表,再說孫策、劉璋,最後說到張繡、張魯、韓遂等人,劉備的評價比較中平,是世人比較庸碌的看法。比如袁術稱帝,雄霸淮南,是以首先講明。袁紹四世三公,關係網強大,現在雄霸冀州,於是劉備第二個誇袁紹。之後一個比一個衰,最後的張繡、張魯、韓遂等人,都被曹操攻破,最後投降曹操。
而曹操對這些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說袁術,不過是塚中枯骨,說袁術已經稱帝,早就失去天下人心官心,一如枯骨,了無生意,注定敗亡。袁紹好謀無斷,貪圖小利並非英雄,劉表虛名無實,坐觀成敗,都不值一提。曹操的評價其實看得很深。如果簡單來對比,可以發現,劉備說的都是表面現象,而曹操看到的才是民心向背,人性的根本。
對於孫策的評價有些不同,劉備認為孫策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在劉備看來,孫策只不過是一勇而已。之前我們也講過,江東無猛虎,孫策稱霸王。孫策稱霸江東,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運氣。曹操評價孫策只不過是借父親的名氣,並非英雄。這也有一定道理,孫策能夠奪取江東和得到孫堅部下比如朱治等人的支持,以及江東名士張紘等人的支持密不可分。應該說,如果孫策死後,沒有孫權繼任,孫家的基業很快就會被劉表或者曹操吞掉。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世事總有許多無常。
兩人一一列舉當世諸侯之後,劉備智能說,除此之外,我不知道什麼人還配叫做英雄了。曹操到此才說出自己的本意,在曹操看來,什麼人才配稱作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在曹操看來,堪稱英雄的人必須具備兩項基本要素,第一是要有大志。這個大志並非是當大官,賺大錢,而是為帝稱王,打下屬於自己的江山。第二是要有謀略,光有大志還不成,還必須有成就大志的能力,有包藏宇宙的本事。毛宗崗評價說,曹操此語滿是自負,確實,曹操就是自負,人家有資本自負。曹操當時雖然還只是天下第二強,但挾天子令諸侯,已經有成為天下第一人的潛質。
劉備裝傻,說:「誰能當之?」毛宗崗評價說劉備此語甚妙,不但不自認為是英雄,也似乎不知道(不認為)曹操是英雄。其實我認為此語談不上妙,不過是繼續裝傻而已。
關鍵一句出來了,面對劉備提問,曹操回答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我們看看這句話說出之後,劉備曹操的變化。劉備吃了一驚,手上的筷子掉在地上。剛巧天上打雷,劉備就借口說是因為怕雷,所以掉了筷子。回到家中,劉備和關羽張飛說起這件事情,劉備說: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
劉備的這句話有兩個「故」字值得品味。第一處,劉備說自己是故意掉了筷子,假裝自己很害怕,以打消曹操的疑心。第二處,還是為了打消曹操的疑心,有故意說是怕打雷。其實,原文中劉備是真的嚇得掉筷子,而借口打雷,不過是隨機應變,談不上什麼故意。劉備故意在兄弟面前誇大自己,美化自己。
那麼,曹操呢。書中寫到,經過這一事變之後,「操遂不疑玄德。竟被瞞過」。但仔細品味原文,品味曹操心裡,就可以明白,曹操不懷疑劉備,是在曹操看來,劉備根本不配做當世英雄,更不會成為自己的威脅。
也就是說,所謂的青梅煮酒,所謂的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不過是曹操試探劉備的話語,根本不是出自曹操的真心。事情發生之後,曹操更是斷定劉備絕對不能威脅到自己,於是才放劉備出門。
之後,袁術騷擾徐州,劉備主動請命率軍到徐州征討袁術。一方面,曹操覺得劉備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另一方面也命令自己的心腹車胄等人監視劉備行動,於是就讓劉備率領軍隊出征袁術。但是,曹操判斷失誤,劉備奪取徐州,殺掉車胄,背叛了曹操。造成這一現象的,正是曹操根本沒有把劉備當成自己的勁敵,更不要說什麼「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並且,我們可以看到,劉備佔據徐州之後,曹操大怒,再征徐州,結果劉備望風而逃,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
可以這麼說,無論是在徐州之戰時,還是在多年之後劉備割據益州稱王,劉備一直都被曹操打壓。劉備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有其一,有許多必定因素,比如劉備的大志,但是也有不少偶然因素,比如赤壁之戰時曹軍發生大規模瘟疫。如果可以把曹操和劉備放在一個天平上稱量,雙方根本不是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