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煮酒論英雄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依據正史來看,雖然沒有「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但曹操確實對劉備極為看重(依據《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起先劉備被呂布鳩佔鵲巢後,曹操立即對他進行安置:「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待到滅呂布之後,劉備的待遇再次升級:曹操不僅將他升為左將軍,更是「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跟後來劉備拉攏諸葛亮的方式簡直一模一樣;
沒過多久,曹操更是猛不丁的感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著實把劉備嚇得夠嗆。
劉備能享受這樣的待遇,絕非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仔細讀史你會發現,這個身份壓根沒啥用。持續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在天下散播了數不清的後代,在漢武帝的推恩令下,這些人早就「泯然眾人矣」,劉秀當初不也是個種地的;再說了,當時與漢獻帝劉協關係更近、而且早就成為一方諸侯的劉表、劉焉,可曾被曹操放在眼裡?性格寬厚、深得人心、擔任幽州牧的宗室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又何曾在朝野泛起過一絲漣漪?
身處「禮崩樂壞」的亂世,生存艱難,大家都挺忙的,沒空扯那些虛頭巴腦,有實力才是真理。而曹操為何看重劉備,可以從他與程昱的對話中找到原因(《三國誌·魏書·武帝紀》):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有能力、深得人心,確實稱得上一時英雄,這才是贏得曹操青睞的原因。那時的劉備,看似屢戰屢敗、如同喪家之犬般四處流竄,卻已經展現出了讓一眾諸侯難以企及的過人之處。
劉備屢敗、一無是處?相對於一窮二白的起點而言,他已是成功人士
在當時打出些名堂的諸侯中,劉備的起點最低,沒有之一。
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在漢代的察舉制度下,這種持續顯赫的世家,意味著有錢、有人、有輿論,面對皇室也不虛;
曹操雖被人嘲諷為宦官之後,但人家的父親曹嵩卻是實打實的朝廷太尉,更何況還有夏侯氏的鼎力支持。而他本人也並非紈褲子弟,曾歷任首都洛陽北部尉、議郎、騎都尉、典軍校尉等要職;
至於其他的諸侯,我們看看在公元190年他們共同討伐董卓時的職務:
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後將軍袁術。要搞清楚他們的實際實力,得先理理這些職務是什麼名堂。
東漢建國後,將京師洛陽之外的地區劃分為十二個州,每州設立州牧一名;劉秀在位的建武十八年(即公元42年),將州長官改為刺史;刺史由中央委派,對地方僅行使監察權,沒有行政權、軍權。
到了公元188年,宗室劉焉等人有感於漢朝廷已岌岌可危,打起了「狡兔三窟」的主意,他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為由,建議「改置牧伯,選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即提高州長官的權限,並選用朝廷中的列卿、尚書擔任州牧,以此匡扶朝廷。漢靈帝聽取了這一建議,安排劉焉擔任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後來另一位宗室劉表擔任了荊州牧。從此之後,州牧/刺史的權力大大提高:「州任之重,自此而始」,集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於一身,性質類似於唐朝的節度使,而管轄區域卻比節度使大得多。
而在董卓亂國後,各地行政長官紛紛自立山頭,有的佔據一州,有的佔據一郡,甚至還有的佔據一縣,原有的行政區劃支離破碎,官職已名不副實,自稱刺史、州牧、太守的都有。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些人擁有對一地軍、政、財的絕對權力。因此,劉焉等人當初的提議,實際上是加速東漢分裂的罪魁之一。(袁術的「後將軍」,則是中央的軍職)
由此可見,這些人管轄的地盤起碼相當於如今的省、市,再不濟的也相當於一個縣長。我們看看劉備。
起初,他只是個平頭百姓,甚至從事的工作還不怎麼光鮮:「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後來趁著黃巾起義建功立業,某得了個縣尉的官職(可以視為公安局長),但不久後被迫棄官而逃;其後又擔任過縣丞(縣長秘書),最終升為縣令,算是成為了低級別的一把手。但由於敗給了起義軍,他不得不投奔老同學公孫瓚,最終撈得平原令一職。
後來,劉備終於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由於仗義幫助徐州牧陶謙,對方臨終前把遺產全部托付給了他。也許是經驗不足、根基不夠,沒多久徐州被呂布奪走;但遭受這一重挫的劉備,並沒像其他落魄諸侯那樣丟掉命,甚至還保留了麾下的骨幹隊伍。
用我們現在的情況來打個譬喻:
曾經的劉備,就像一位曾經在夜市擺攤、時常被城管追得雞飛狗跳的小攤販;然而,人家在過去的十年中白手起家、頑強生長;』雖然生意屢有起落,但業務骨幹仍死心塌地的跟隨,他本人也憑借這段時間的經歷步入上流社會,與傑克馬等人的公子談笑風生、商談業務。反觀一些原本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富二代,卻早已把家族產業揮霍殆盡、流落街頭。相比之下,劉備的能力,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那麼,為什麼有人願意死心塌地跟隨他?這是他的第二項優勢。
亂世中的清流:沒錢沒勢,卻讓人死心塌地追隨
漢末亂世,各路人才豁出性命尋找一個好主公,無非是為了名和利,所以曹操、袁紹、劉表這類高起點的諸侯手下從來不缺人。但奇怪的是,小攤販起家、無權無勢的劉備,竟然也如同開了掛一般,處處遇貴人:
起初,有感於讓兒子跟著自己賣鞋沒前途,劉備母親托關係送他去求學;在那時,讀書對一般人而言可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劉備根本沒有任何壓力:他得到了同宗劉德然之父的大力贊助,由此結識了公孫瓚,還有老師——大名鼎鼎的盧植;而他得到贊助的原因,並非由於同宗,而是因為對方認為他「看起來不是一般人」;
而在個人交際能力方面,劉備也許是繼承了祖宗劉邦的基因:「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除了學習,啥都愛干;雖然手頭上沒什麼錢,但對朋友從不吝嗇,到處結交豪傑,以至於「年少爭附之」;商人張世平、蘇雙與他素昧平生,聊了幾句後就愉快的把家產悉數掏出。這洗腦水平,比如今的頂級營銷大師可要厲害得多;
後來劉備在擔任平原相時,有個名叫劉平的人嫉妒他的位子,憤然買兇殺人;但讓金主劉平吐血的是,這位刺客見到劉備後壓根下不去手,直接把實情全盤相告,其後飄然而去;
說到桃園結義。在正史中,並沒有提到劉備與關羽、張飛有結拜之交,只是說當初劉備在鄉下招募人手時,「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就是替他看場子、收拾不老實的刺兒頭;同時關、張兩人關係特別好:「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張飛把關羽當哥哥一樣看待。後來劉備擔任平原相後,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兩位陳壽眼中的萬人敵,從始至終陪著劉備,不避艱險;後來關羽被曹操拉攏時,感歎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注意措詞:劉將軍。
當然了,還有後來的趙雲、黃忠、魏延,這幾位都可謂一代著名將領,但卻毫無二心的跟隨實力並不突出的劉備。從起家之處獲得的贊助,到如今的著名將領相隨,這種對人才的吸引、駕馭能力,並不是一般人通過訓練能獲取的。程昱說他「甚得眾心」,非常貼切;而曹操如此看重劉備,也許正是因為在他身上發現了與劉邦一樣的特質——據史書記載,劉邦有一項特殊才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普通的士兵,都能與他一見如故。
屢屢受挫,卻能愈挫愈勇,弱勢的劉備,卻有著強者心態
縱觀史書中那些青史留名的政治人物,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才華橫溢、能力卓越的梟雄比比皆是;但笑到最後的,往往並不是那些起初最傑出的。
出身著名將領世家、「暗噁叱吒,千人皆廢」霸王項羽,敵不過吊兒郎當、嬉皮笑臉、出身小官吏的劉邦;後者曾屢戰屢敗,被打到拋妻棄父,甚至面臨過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徹底擊敗的羞辱;但他卻倔強的捲土重來、屢敗屢戰,生生把楚霸王一步步磨死;
東漢開國者劉秀,雖然貴為皇室後裔,但起初僅僅是一介莊稼漢,長期跟著霸氣兄長劉縯的身後;在宛城起兵後,為了擴大實力,他們不得不與綠林軍劉玄等人合作;後來雖然獲得了昆陽之戰的勝利,劉縯卻在政治鬥爭中被殺害;劉秀為了自保,不得不裝作若無其事、私下卻以淚洗面。最終,騙取了劉玄等人的信任後,他孤身北上,從此開啟了統一天下、再造漢室的偉業;
曹操同時期的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幾乎是含著金鑰匙出身;曾被各路諸侯共同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可謂佔據了「行業制高點」;其後他屢敗強敵,先占冀州,後奪青、並二州,並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貴族著名將領公孫瓚,一統河北,成了天下最強大的諸侯;然而經過官渡一敗後,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卻徹底喪失了心氣,淪為了曹操的背景板。
我們可以發現,對那些歷史上政治人物而言,最終決定他們事業成敗的,並不是如何開創順境,而是如何應對逆境;大部分人習慣於順風順水,卻禁不起一次大敗;而有些人起初毫不起眼,甚至屢屢受挫,但卻絲毫不受逆境的影響,持續保持著積極、昂揚的鬥志,若讓他們抓住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往往能創造令人目瞪口呆的偉業。
而劉備正是後者。他經過多年的積累,才通過鎮壓黃巾起義謀得縣尉一職;然而官位還沒坐穩,就因得罪督郵不得不亡命天涯;後來,他抓住朝廷募兵的機會,因功被封下密縣丞,不久後再次丟官;通過努力當上高唐縣令後,卻因敗給了義軍,不得不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好不容易繼承徐州,竟然被呂布從背後偷襲,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換作與他同時期的大部分諸侯,估計都得萬念俱灰、安心退出圈子;但劉備好像絲毫不受影響一樣,毫不留戀、保命為先,待休整之後再度捲土重來,愈挫愈勇、絲毫不知放棄為何物。這樣的人,除非對他進行肉體毀滅,否則一定不會斷絕其成功的可能。
有了劉邦起身於布衣的先例在前,其後的有識之士,從不敢小瞧每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物。對於劉備的上述過人之處,曹操麾下的臣子們一清二楚。開篇曾提到,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郭嘉也提醒曹操:「劉備不可縱」;「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後來也提醒曹丕:「劉備有雄才」。作為這些頂級人才的BOSS,曹操難道會不明白劉備的水平?這就是他稱其為「英雄」的原因。
「劉備是個窩囊廢、哭哭啼啼得到江山」的錯覺,主要得怪羅貫中。但羅大師也是好意,他也許只是想通過塑造劉備的仁德,來凸顯曹操的奸惡。但若依據正史,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曹操沒有陰劉備,劉備卻想著坑曹操;曹操善待漢獻帝劉協,自己終生不敢稱帝,劉備卻在漢獻帝劉協仍活著時,就敢自封為漢主。這不禁讓人感歎:歷史上的政治人物,他們姓啥、說啥並不重要,做了啥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