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

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

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於禁七軍。曾經在長阪坡被曹操追著打、惶惶若喪家之犬的劉備,接二連三在益州、荊州對曹操取得重大勝利,隆中對裡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北伐中原的宏偉戰略此時已看到了曙光。

但很快,劉備就笑不出來了。

關羽在樊城前線和曹軍打的火熱之時,孫權派遣呂蒙渡江襲擊奪取荊州,荊州守將投降。失去後方的關羽受阻於樊城,匆匆回軍之下遭到曹操、孫權軍隊夾擊,一代名將最終敗走麥城,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失去,斷絕了劉備統一天下、興復漢室的可能。

那麼,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的責任是誰?

   先看下關羽失荊州的前因後果。

219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在漢朝、三國時期意味著有便宜行事之權,被授予假節鉞的武將可以自行決定征伐和處置手下將領,權柄可謂極大。

七月,關羽北上攻打樊城,曹仁困守孤城。曹操派遣於禁、龐德統帥七路軍馬救援樊城。

八月,漢水雨季來臨,關羽水淹於禁七軍,降於禁、斬龐德。

此戰的戰果可以說是空前輝煌,《三國誌·吳書·吳主傳》記載 「羽以舟兵盡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光俘虜的曹軍士卒就有三萬多人。連曹操所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向關羽投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於禁是曹操集團事實上的第一大將,當之無愧的五子良將之首。於禁的官職和關羽很類似,關羽是前將軍、假節鉞,於禁是左將軍、假節鉞。

曹操第一大將於禁投降和曹軍大敗的消息傳來,中原震動了,曹操治下各路豪傑紛紛起事響應關羽。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此時關羽的威名已經廣播於華夏,甚至曹操都要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

就在曹操消極避戰之時,司馬懿、蔣濟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抗關羽,曹操同意了。

之後的劇情就簡單了,孫權一方先是對關羽示弱,用陸遜代替呂蒙為都督,以此麻痺關羽,關羽輕敵之下將荊州守軍進一步抽調到樊城前線,荊州防守空虛了。

關羽水淹七軍時,滔滔江水不僅衝垮了於禁部隊,也差點衝垮了曹仁堅守的樊城,「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恟懼」。

城牆都快垮塌了,有人勸曹仁趕緊突圍,放棄樊城。

此時汝南太守滿寵說:「山洪來的快去的也快。關羽之所以不敢直入中原,就是擔心樊城會襲擊他的後路,如果放棄樊城,那麼許都以南就都保不住了。」

曹仁於是決定破釜沉舟,死守不撤,「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心固守」。

於禁大敗後,曹操繼續調兵遣將、救援曹仁。

   曹操先是派遣徐晃,「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不久又陸陸續續將各地抽調的兵馬交給徐晃,「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這還不算,曹操還召集了張遼,「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甚至連早已不上戰場的夏侯惇,此時都被曹操叫到了行軍大本營,「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

曹操集團五子三宗,樂進已於218年去世,張合在西線鎮守長安,夏侯淵已在漢中陣亡,剩下的五位都先後派到了樊城戰場,順帶還有猛將龐德、智勇雙全的滿寵。

毫不誇張地說,為了對付關羽,曹操幾乎把手裡最好的牌都拿出來了。曹操已經是在打決戰了!

曹操得到孫權投靠信件後,聽從手下謀士建議,暗地裡將孫權信件洩露給關羽,此時孫權還沒有出兵。

曹操的意圖是使關羽主動撤軍以解樊城之圍,其次是希望關羽調轉槍口、和孫權打起來。

後方有危險,樊城離攻陷又還差那麼一點,關羽陷入進退兩難,「羽果猶豫不能去」。

最終關羽還是決定不撤軍、繼續攻打樊城,或許關羽是相信以江陵堅城,足夠支撐到自己回軍。

但是,關羽沒有想到呂蒙的狡詐,更沒有想到荊州守將糜芳、傅士仁輕而易舉就投降了。

   後方失陷,關羽匆匆回軍,陷入曹操、孫權兩方夾擊,最終敗走麥城,一代名將關羽,就這樣在人生巔峰之際匆匆隕落。

因此,仔細分析關羽的襄樊戰役,關羽總體表現可圈可點,所犯的錯誤是知道孫權將攻取荊州消息卻沒有及時撤軍,這是失荊州的直接原因。

但是對比曹操對樊城源源不斷的救援,和孫權處心積慮的謀劃,不難發現失荊州的根本責任還是在於劉備、諸葛亮。關羽初期戰果太過豐碩,使得關羽和曹仁兩人圍繞樊城的局部戰役,很快升級為曹操對劉備勢力的決戰、孫權對劉備的撕破臉皮。

長達三個月裡,劉備、諸葛亮在獲悉曹操動向情況下,卻沒有及時向荊州增兵遣將支援關羽,以至於關羽以一支軍團的兵力,同時面對曹操、孫權大軍壓境,力量太過懸殊,這是關羽敗走麥城、失去荊州的根本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