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為什麼能打敗諸葛瞻?靠的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鄧艾為什麼能打敗諸葛瞻?靠的是什麼

鄧艾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眾所周知,諸葛亮乃蜀漢第一任丞相,劉備的托孤重臣,後主劉禪相父,同時諸葛亮也是劉備最重要的軍師。公元208年,諸葛亮在劉備有盛情拜服之下,答應劉備出山幫助劉備一起完成匡復漢室之路。

早在諸葛亮隱居臥龍崗之時,他的名聲在荊襄之地已經是家喻戶曉,到後來水鏡先生總結出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之才絕非是浪得虛名,否則根本就不會得到名士水鏡先生的認可,要知道水鏡先生司馬微,他是司馬懿的族兄。

諸葛亮憑著心中本事,腦中試圖,很快就幫助劉備取得了堅固的根據地荊州。在公元214年,劉備雖犧牲了軍師龐統,但他得到了益州之地。這也正如諸葛亮降中對所講,對外結好孫權,聯吳抗曹,然後徐圖益州,最後與諸雄一爭天下,完成興漢之重任。

然而公元220年,由於關羽戰死,劉備不聽勸阻,致使蜀軍中了陸遜之計大敗於夷陵,先帝劉備也退守白帝城,不久便接受不了打擊病情加重,最終托咐大事於諸葛亮,諸葛孔明臨危受命,厲兵秣馬5年之久,在公元228年-234年,一共5次北伐,雖然收穫豐富,但自己也積勞成疾,不治身亡。

在公元234年10月,堪稱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永遠離開了。但漢室不得不興,國賊不得不除,於是在諸葛亮臨死之前便交待了後事,他將生平所學,著成書,交於傳人姜維,並暗中推薦劉禪重用,蔣琬董允費禕等。

大家或許有一個疑問,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把平生所學傳授於外人,而不傳授給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此時他的兒子諸葛瞻剛好年滿8週歲,完全不能勝任。然,作為一國之丞相諸葛亮可以說是非常的合格,但對於兒子來說,他沒有做好父親的本分。由於長年征戰,諸葛亮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教導自己的兒子,當然,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寫下了一本名傳至今的《誡子書》,這本書可以當作是諸葛亮最後給兒子最寶貴的建議與教導。

在《誡子書》上面,諸葛亮要求兒子諸葛瞻寡慾明志,時常不忘專心學習與奮鬥,最終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諸葛亮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諸葛瞻最後為何會被曹魏大將鄧艾輕鬆打敗呢?

對於蜀漢後期的情況,老將廖化或許十分清楚,廖化最開始是關羽的主簿,當年關羽戰死過後,他詐死跑回成都,劉備感念其忠誠封他為宜都郡太守,在蜀漢北伐之時,廖化被封為右車騎將軍領中鄉侯。

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17歲便娶了蜀漢公主為妻,被劉禪授命為騎都尉。公元244年,擔任中郎將侍中。由於父親名氣過大,諸葛瞻在蜀漢也被大家所誇大,為什麼如此說呢?蜀漢後期,每當朝廷有一個好的政治措施頒布,蜀漢百姓都說是武鄉侯提倡的,這就導致了諸葛瞻名過其實了,公元261年,廖化約宗預一同前去拜訪諸葛瞻,說道:「我們都是年過70的人了,該得到的已經得到了,再也不敢指望年輕後輩為我們的操勞了」這一句話看似很普通,其實暗藏深意,「廖化講,我們都是老年人沒啥大用了,奈何後輩也如此不給力,我還能指望什麼呢?」#諸葛孔明#劉備#廖化收藏

在公元234年10月,堪稱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永遠離開了。但漢室不得不興,國賊不得不除,於是在諸葛亮臨死之前便交待了後事,他將生平所學,著成書,交於傳人姜維,並暗中推薦劉禪重用,蔣琬董允費禕等。

大家或許有一個疑問,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把平生所學傳授於外人,而不傳授給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此時他的兒子諸葛瞻剛好年滿8週歲,完全不能勝任。然,作為一國之丞相諸葛亮可以說是非常的合格,但對於兒子來說,他沒有做好父親的本分。由於長年征戰,諸葛亮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教導自己的兒子,當然,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寫下了一本名傳至今的《誡子書》,這本書可以當作是諸葛亮最後給兒子最寶貴的建議與教導。

在《誡子書》上面,諸葛亮要求兒子諸葛瞻寡慾明志,時常不忘專心學習與奮鬥,最終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諸葛亮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諸葛瞻最後為何會被曹魏大將鄧艾輕鬆打敗呢?

對於蜀漢後期的情況,老將廖化或許十分清楚,廖化最開始是關羽的主簿,當年關羽戰死過後,他詐死跑回成都,劉備感念其忠誠封他為宜都郡太守,在蜀漢北伐之時,廖化被封為右車騎將軍領中鄉侯。

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17歲便娶了蜀漢公主為妻,被劉禪授命為騎都尉。公元244年,擔任中郎將侍中。由於父親名氣過大,諸葛瞻在蜀漢也被大家所誇大,為什麼如此說呢?蜀漢後期,每當朝廷有一個好的政治措施頒布,蜀漢百姓都說是武鄉侯提倡的,這就導致了諸葛瞻名過其實了,公元261年,廖化約宗預一同前去拜訪諸葛瞻,說道:「我們都是年過70的人了,該得到的已經得到了,再也不敢指望年輕後輩為我們的操勞了」這一句話看似很普通,其實暗藏深意,「廖化講,我們都是老年人沒啥大用了,奈何後輩也如此不給力,我還能指望什麼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