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渡的陰平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地勢有多險要?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鄧艾偷渡的陰平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地勢有多險要?

公元263年8月,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這場戰役中,魏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切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後,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對此,鄧艾則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結束的序幕。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回顧魏滅蜀之戰,鄧艾偷渡陰平,可以稱之為打破僵局的重要一步。那麼,問題來了,鄧艾偷渡的陰平,是今天的哪裡?地勢究竟有多險要?

首先,對於三國時期的陰平,主要在今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文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因沿用古文州之文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與四川省、陝西省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文縣地處西秦嶺山脈,南秦嶺山帶,是新構造運動強烈區,地質構造複雜,地表起伏大,岩石祼露,溝壑發育。全境為中高山地和河川谷地地貌類型。

由此,時至今日,文縣因為地處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交界處,同樣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文縣因為地處蜀漢和曹魏的交界地帶,也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

陰平又被稱為陰平古道。早在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西漢就在該地區設立陰平道,屬廣漢郡。漢安帝永初二年(108)改廣漢北部都尉為廣漢屬國都尉,治陰平道。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佔漢中之地後,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所以,對於陰平郡來說,曾是曹魏的疆域。

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由此,從公元229年開始,陰平郡成為蜀漢的疆域。對於陰平郡來說,自然包含了陰平古道。

陰平郡的治所,址位於今甘肅文縣西北(鴣依壩)。陰平古道穿越文縣縣城,再經過青山縣境內的摩天嶺,並依次經過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最終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南壩鄉)。其中,就江油關來說,蜀漢是有人把守的,此人就是馬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馬邈(生卒年不詳),蜀漢江油關的守將。

景耀六年(263年),司馬昭派人大舉進攻蜀漢,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派遣部將田章率先攻江由(今四川平武東南)。馬邈率軍伏擊田章,卻被田章擊敗,而後投降。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馬邈能夠守住江油關,鄧艾率領的大軍無疑會被困在陰平古道上。但是,很可能是因為馬邈長期沒有征戰,面對突如其來的鄧艾,根本無法抵擋,最終歸降了曹魏。

進一步來說,考慮到陰平古道相對較長,而且路途艱險,所以,鄧艾偷渡陰平後,已經是筋疲力盡,甚至九死一生了。按照介紹,陰平古道全長約265公里,這在漢末三國時期,已經是比較長的古道了。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陰平古道全長為七百里,而古人以360步為一里,現在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期的1.33里,經過計算與古人的測量不謀而合。陰平古道崎嶇又漫長,除了當地人行走之外,基本上就是戰爭需求。比如在鄧艾之後,明朝時期的將領付有德,也曾率軍經過此地。

對於陰平古道,陳壽在《三國誌》中曾這樣記載: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里,鑿山通道,造做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瀕於危殆。

公元263年十月,鄧艾率軍三萬自陰平道出發。從陰平到江油,高山險阻,人跡罕至,也因此蜀漢未在此設防。鄧艾大軍一路攀登小道,鑿山開路,造作橋閣。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鄧艾的3萬大軍,不僅需要在崎嶇的山路中前進,還承擔著開鑿山路甚至建造橋樑的工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凸顯出陰平古道的崎嶇。換而言之,我們常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是,對於蜀道來說,畢竟還擁有通行的棧道。但是,對於陰平古道來說,則沒有事前修好的棧道,這就需要鄧艾從零開始了。

彼時,對於鄧艾來說,"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面對不能開道的絕險之地,鄧艾身先士卒,"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穿過七百多里的荒無人煙之地,克服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後,魏國大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

最後,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鄧艾的3萬大軍,很可能在通過陰平古道的時候,就損失慘重了。至於沒有丟掉性命的將士,估計也是傷痕纍纍了。並且,為了滿足大軍的糧草補給,鄧艾的這3萬大軍,還需要攜帶軍糧繩索,每一百里留下三千人安營紮寨。因為道路太過艱險,運糧不濟,魏國大軍多次陷入困境。

在此基礎上,陰平古道沿途有鄧艾留下的遺跡,比如鄧艾的磨刀石,士兵們休息時抖鞋用土之地——鞋土山,鄧艾蓋印的印合山,丟失衣服的落衣溝等。一定程度上,沒有鄧艾偷渡陰平的話,陰平這個地名也不會擁有這麼高的關注度和知名度。自從鄧艾打通陰平道之後,這裡就成了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摩天嶺之上更是有諸葛亮的孔明廟,因年久失修,已經倒塌,只剩下斷壁殘垣。

回到魏滅蜀之戰,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之子)抵擋鄧艾,諸葛瞻下屬黃崇勸告說:「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但是,諸葛瞻猶豫不決,被鄧艾奪取了險地。諸葛瞻督軍到涪城並與魏軍發生戰鬥,鄧艾大敗諸葛瞻前鋒,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最終,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等蜀漢將領陣亡,這導致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對此,在筆者看來,鄧艾大軍經過險要的陰平古道後,無疑是一支疲憊之師了。但是,鄧艾還是能夠繼續過關斬將,兵臨成都,這無疑是鄧艾能夠成為三國乃至於古代頂級著名將領的重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