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眾所周知,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很多情節都是描寫政治和軍事鬥爭。既然涉及到了政治和軍事鬥爭,自然也要寫到暗殺。但奇怪的是,《三國演義》中大部分暗殺都是「摔杯為號」和「刀斧手」,幾乎沒有下毒暗殺的情節。這是為什麼呢?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七實三虛」,大部分小說人物的結局都是符合史書記載的,比如關羽在歷史上的結局就是「走麥城」。也就是說《三國演義》下毒情節的多少不取決於作者羅貫中,而是取決於漢末三國歷史上的下毒暗殺事件。
由於近現代文學作品(特別是武俠小說)的影響,現在很多人以為下毒在古代也是一個難度比較低的暗殺手段。然而在沒有近現代化學與化工的真實古代,特別是時間比較早的漢末三國時期,下毒是難度非常高的暗殺手段,主要的難點是以下兩個:
第一,因為缺乏化學知識和沒有化學工業,所以在漢末三國製造毒性致命的毒藥非常困難。要知道人類在生物學上屬於體型較大的動物,能將人快速殺死的毒藥在自然界數量較少,在古代更能鳳毛麟角,高效毒物(如氰化物)基本都是工業製成的。
第二,除了獲取製造毒藥難度很大之外,毒藥的提純是漢末三國很難下毒暗殺的另一大難點。由於沒有化學工業,漢末三國時期的毒藥基本都有明顯的氣味或者顏色,識別毒藥的方法也很簡單,使用毒藥暗殺的成功率遠遠比不上「埋下刀斧手」。
在漢末三國時期,能夠快速致命的毒藥製造難度極高,下毒暗殺的成功率又很低。正因如此,漢末三國幾乎沒有發生過下毒暗殺的事件,只有公開的服毒自殺。因為歷史上就幾乎沒有下毒暗殺事件,所以《三國演義》也幾乎沒有下毒暗殺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