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沒有一鼓作氣平了蜀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沒有一鼓作氣平了蜀漢?

你真的瞭解司馬懿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事業要緊還是小命要緊,當然是小命要緊,這對司馬懿來說更是如此。

諸葛亮是司馬懿一生的對手,高手過招難免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當然。但憑實力而言,司馬懿並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是司馬懿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所以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司馬懿採取的應對之策就是堅守不出。

司馬懿怕諸葛亮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三國演義》中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按照尋常人的思維,諸葛亮生前打得司馬懿毫無還手之力,礙於他經天緯地的才能,曹操和東吳那邊自不會主動前來,自找麻煩。但是諸葛亮死後,按理說司馬懿應該迫不及待,甚至說一鼓作氣平了蜀漢才對,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今天,筆者就要和大家分析分析這其中的緣由。

第一:蜀漢的內部危機足以摧毀它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兩點可以威脅到它的穩定,簡單的說就是內憂和外患。諸葛亮活著的時候,蜀漢並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內憂。當初劉備在白帝城千里托孤,諸葛亮為了完成老闆臨終前的遺願,這些年也是盡心盡力。為了平定外患,五次北伐,最後還病死在五丈原。

生前,無論是對劉備還是對劉禪都不負所托。索性劉禪也算是一個"賢明"之人,對於諸葛亮的謀劃打算從不加以阻攔,更沒有任何不信任的地方,所以主僕二人各司其職,要想維持蜀漢數十年的安穩本不在話下。

但是諸葛亮一死,蜀漢就相當於少了頂樑柱,覆滅也是遲早的事情。如果蜀漢有個賢能的君主,不是現在的劉禪,事情或許還有一絲轉機。但是諸葛亮生前尚且不能將他"扶起",更何況其他的人呢?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更何況司馬懿。既然蜀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那為什麼又非要耗費一兵一卒去討伐呢?更何況蜀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路奔波而去只會耗損自己的精力。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都沒有理由去攻打蜀漢。

第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本身就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在前半部分對於司馬懿這樣的人物並沒有多大印象。這和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司馬懿早年在曹操身邊做事,但是卻一直低調行事,小心謹慎,不讓曹操發現他的聰明。最後,司馬懿成了三國最大的贏家,原因也就在於此。

我們經常說花開有時,人也是一樣,倘若司馬懿早年鋒芒過露,恐怕曹操早就尋機除之而後快。楊修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楊修這個人不僅聰明,而且善於揣度他人的心思。單是佔據這兩點,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做一番事業了。

可是偏偏楊修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才華,過於外露,犯了曹操的大忌。可以說楊修是死在自己的聰明上。司馬懿對這件事情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過,他當然不會犯和楊修一樣的錯誤。曹操在世時,司馬懿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保命要緊。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也是司馬懿在朝廷和軍方變得重要的時候。後來他一死,司馬懿反而變得不重要了,而且很危險。因為此時魏明帝曹睿一死,他在朝中的境地就變得很尷尬。雖然他貴為托孤重臣,但是在曹爽的眼中,他就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奸詐之徒。這一點他也不算看錯。

曹爽一直對司馬家很是提防,想要殺之而後快。司馬懿當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順勢給曹爽演了一齣戲。據說,後來司馬家傳來消息說,司馬懿,用現在的話說,得了老年癡呆,所以不能上朝了。曹爽當然不相信,於是就派了身邊的親信前去探望。李勝到了司馬府恰好看到司馬老頭子正在進餐,這個時候的司馬懿裝出一副不能自理的樣子,粥和飯粘的衣服上都是。兩人聊天時,李勝對司馬老頭子說起自己馬上要搬離調任了。司馬懿有故意聽成了邊塞這地,囑托他在外要小心,因為那個地方胡人很多,不安全。

李勝把司馬懿瘋癲的消息,轉達給曹爽,他聽後果然放心了。大意之下,放過了司馬懿。這一放不要緊,但是這天下可就要全歸司馬家了。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不攻打蜀漢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自己尚且不能自保,又哪有閒心去關心別人的死活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