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蜀漢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蜀漢的軍師,蜀漢的生死存亡大都由他掌控,可是,他的作用只能是幫助一個國家建立,這個國家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一國之主。所以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失去這顆定心丸,在國家危機關頭,竟仍能與另外兩大巨頭魏國和吳國對抗30多年,其中誰的功勞最大,誰能代替諸葛亮為國家的生存出謀劃策呢?
在學校學過《出師表》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怕自己死後國家無人能夠管理,就寫了這篇《出師表》囑咐劉禪,並未劉禪選了一位能夠代替自己的忠臣,這位被委以重任的人就是蔣琬,講完字公琰,是一位有勇有謀的人士,蔣琬在很早之前就開始跟著劉備南征北戰,在一次拿下四川之後,被劉備任為廣都的縣令。可能是對自己的職位不滿意,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應該屈居於一個小地方當縣令。所以就整天不務正事,整日虛度。被劉備知道後,險些喪命,還是諸葛亮替他求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丟掉了官職。諸葛亮看出他是個人才,只是有才無地可施展。
諸葛亮不忍看著一個好苗子就這樣被錯過,於是開始用心培養,漸漸開始重用他。後來諸葛亮出征的時候都會帶著他,讓他管理軍中的後勤事務。諸葛亮還經常誇讚他性格溫和又對劉備忠心耿耿,只要繼續培養,以後一定會有助於蜀漢的發展壯大。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沒了這顆定心丸,人人變得憂心忡忡,害怕其他兩個國家會趁機進攻,朝廷上的文武百官更是惶恐不已。而被諸葛亮親自點名的蔣琬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使臨危受命也波瀾不驚,處理大大小小的政事也是有條不紊。沒過多久就將危機渡過,蜀國恢復安定。
一次,蔣琬為了對抗魏國的軍隊,在屯田練兵時,魏軍本想前去一戰,一打聽有蔣琬坐鎮,就不再敢前去冒犯。蔣琬還聯合孫吳去攻打魏國,重用姜維,運用計謀,主動進攻代替一直以來的防守,戰績纍纍。
蔣琬比較喜歡作工作總結,他總覺得諸葛亮之前領導的討伐失敗是有原因的,他總結之前總是因為行軍困難,軍糧不足才會導致戰敗,於是他提議不走難走的陸路,用水路代替,但是蜀國的眾多大臣堅決反對這種大膽的嘗試,不願冒險。
其實,蔣琬的這個計劃是十分可行的,他制定的收復涼州的計劃也有很大的勝算,可惜事情總是不會如願,在他實行這些計劃之前就因病去世了。後來蜀漢沒撐多久就衰敗了。
蔣琬有遠見有謀略,而且有對自己的國家很忠心,對於諸葛亮死後,蜀國那三十年的發展,確實有很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