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代,我們對曹操很是敬佩。因為作為一代雄主,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和突出,最終建立打下了魏國的根基。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了魏國,開啟曹家一族當為帝皇的歷史。可惜整個家族卻在後來因為一場政變,直接垮掉,除了名號之外,所有的權力都被司馬一族直接把持著。
那場政變叫高平陵之變,具體來說就是魏明帝死前托孤給了兩個大臣,要輔助自己的小兒曹芳。一個是曹爽,一個是司馬懿。結果後來曹爽憑著自己的身份,大勢排擠人才,把所有的老臣全部掃到了一邊。而且對司馬懿更是過分,直接一步步奪取了他的實權,後來司馬懿假裝生病,躲過了偵查,同時發動了政變,結果居然是成功了,真是令人吃驚不少。
那麼為啥會成功了,按理說當時的形勢對曹爽來說,並不是那麼糟糕,至少皇帝在他這一邊,而且軍隊基本還在。從大意名分上來說,他是占理的,司馬懿發動的政變才是不合法的,而且假借了太后的旨意,根本不作數。但是為啥司馬懿就是成功了,而曹爽直接失敗,導致了整個家族被滅,甚至整個曹魏勢力基本覆滅呢。
第一來說,曹爽太過自大,不懂得分蛋糕。事實上曹爽掌握大權之後,干的一些事情,真讓人吃驚不少。整個大部分朝臣,特別如蔣濟高柔這些都被他直接弄到了清水衙門去養老,更別說其他大臣了。而且他換上了都是親近宗族的這些官二代們,說能力基本上沒有。而且在地方上更是大勢插手,開始肆意奪取屬於政府的權力,導致了很多人的不滿。可以說曹爽的敵人不僅僅是司馬懿一個人,而且大多數滿朝文武那些。這恰恰就是他自己弄出來的苦果,而自己卻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了也沒當回事。
第二來說,始終不聽人言。比如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曹爽自己不是沒有戰力的,而且其優勢很大。加上他還有一個智謀之臣桓范不顧生命地跑出城到了高平陵,給他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曹爽自己把皇帝弄到許昌去,而且這也是當年曹操幹過的一件事。
最主要的是高平陵里許昌並不遠,只有兩天的路程,那裡軍械那些都是很充足的。糧食來說,雖然困難,但是桓范自己有大司農令在手,可以簽發徵調就是。到了許昌,基本上只要開展勤王之事,相信天下整個魏國響應者還是很多的。畢竟整個曹魏政權深入人心幾十年了。到那個時候,司馬懿沒有大義名分在手,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可惜這些曹爽沒有聽。
第三來說,曹爽一直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投降了就可以做個富家翁。在這一點上,其實他是最可悲的,之前即使把司馬懿攆下台都沒有取他性命。他估計認為人家和一樣,可惜大錯,要知道當初連曹操及曹丕乃至後面的皇帝都在防範他。結果曹爽想當然認為自己不會死,於是興起了投降的念頭,結果最後被人找了個由頭直接族滅。如果曹爽還活著,知道他犯下的這三條大錯,我估計也會直接羞愧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