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從不缺少賢臣的美談。無論是春秋時期的管仲、商鞅、范蠡等人;還是楚漢時期的范增、張良、蕭何等人;還有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荀彧、陸遜等人。都給中國歷史留下了有關賢臣的一段佳話。但是與以上這些賢臣形成鮮明對比的「亂臣賊子」也是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三國時期最大贏家司馬懿,看看司馬懿輔佐曹魏四代最終成為最後贏家的故事。
正始十年(249),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掃墓時,命令部下發動政變控制京都,至此曹魏軍權、政權盡落司馬氏一族,史稱高平陵事變。這次政變,司馬懿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曹氏宗室力量逐漸衰弱,司馬氏逐漸掌握權力,控制朝政,為日後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取代曹魏立晉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
僅從上文提到的高平陵事變,不難看出司馬懿臥薪嘗膽,不僅有智慧還有耐心。此時的司馬懿浸淫官場多年,輔佐曹魏四代。從建安十三年(208),時任丞相的曹操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到後來輔佐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前,又將司馬懿和曹真等任命為輔佐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又將幼帝托付於司馬懿和曹爽。
但司馬懿最開始卻不是自願成為曹操的府臣,曾借口自己患有風痺症來逃避曹操的征辟。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成為丞相,強制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甚至對前去「請」司馬懿的使者說,如果他不來,就把他逮捕回來。無奈之下,司馬懿只能入職。
生於亂世的司馬懿確有奇才,早在司馬懿二十歲之前,就被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南陽太守楊俊稱其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也曾對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說過,他這位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他(司馬朗)所能比較的。司馬懿跟著曹操,這份才能自然也被曹操注意到。但曹操同時也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但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就是說司馬懿像狼行走時喜歡左右觀望一樣,謹慎多疑,心懷不軌。
不得不說,曹操的眼光十分毒辣,司馬懿的性格特點被曹操分析的一清二楚。而司馬懿這位聰明人最大的優點也許也不是他的聰明,而是他的耐心。他知道曹操防備著自己,但自己又已上了這條船,那麼自己能做的就是表忠心。後來由於司馬懿勤於職守,慢慢打消了曹操的懷疑。司馬懿在三國裡貢獻了不少奇策善謀,還支持曹操「稱帝」,逐漸獲得了曹氏一族的信任。
這其中,最為信任司馬懿的,就是魏太子曹丕,也就是後來的魏文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比起父親曹操對司馬懿總有的那一絲懷疑,曹丕對司馬懿可謂是十分信任。黃初一年(220),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稱魏文帝。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不只是不斷的陞官,更是讓司馬懿留鎮老巢許昌。我們都知道曹魏大本營就是許昌,皇帝去征戰,把自己的後方大本營留給司馬懿,可見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程度。
如果曹丕沒有那麼早就去世,也許司馬懿的後半生又會是其他的景象。但命運有時就是這樣,司馬懿遇到了信任他的曹丕,但曹丕在黃初七年(226)就病重去世了。臨終前曹丕對太子曹叡說不要懷疑司馬懿等三名重臣。曹叡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也算是遵守了曹丕留下的遺言。這個時期的司馬懿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政治上的影響,獲得了關中軍政大權,成為曹魏無法缺少的重臣之一。
司馬懿的聰明,在於他一直知道他的危險是什麼,就像是曹操評價他的那樣,他是一匹狼,無論是行走在深山老林還是千里平川,都不會改掉小心謹慎的習慣。站得越高,他就越發低調謹慎。景初二年(238),司馬懿率數萬精兵討伐遼東公孫淵,途徑故鄉,在那場宴請鄉里故舊的宴會上,司馬懿留下了這樣一首詩:「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詩裡能看到司馬懿的豪情壯志,也能看到他作為臣子時那永遠不變的小心謹慎。
這份謹慎,使得司馬懿總能快速地捕捉到潛在的危險,然後未雨綢繆。輔佐曹操時,這份未雨綢繆是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輔佐曹丕時,這份未雨綢繆是堅定不移的站在曹丕身邊;輔佐曹叡時,這份未雨綢繆是不動聲色地攬下軍政大權;而到了最後和曹爽決一死戰時,這份未雨綢繆是從未停止過的訓練三千死士。
所以,司馬懿贏了。一輩子做他人利刃的司馬懿,終於讓自己成為了最後的持刀人。拿起刀的他,不再卑微,不再戰戰兢兢,他拿著刀下達最多的指令是「夷三族」,當一隻狼決定反擊,就絕不會再畏手畏腳。然後,這個故事就走到了結局,三國盡歸司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