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在東漢末年,謀士參謀可謂是佔據一席之地,曹魏有郭嘉、司馬懿等人;蜀漢有諸葛亮、法正等人;孫吳周瑜、魯肅等人,可以說智謀的對決不輸武將的單打獨鬥。
今天就要說一說曹魏的兩位謀士參謀,郭嘉與司馬懿,他們二人可以說是完成了交接棒,郭嘉作為曹操前半生最重要的謀士參謀,而司馬懿則是撐起了曹魏謀士參謀斷層的重任。在江湖上最開始的傳言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來有人將這句話改成了:「郭嘉不死,塚虎不出」。(臥龍是諸葛亮的別號,塚虎就是司馬懿的別號)
這一切彷彿就是這樣的巧合,郭嘉在公元207年病逝,而這一年,年輕的諸葛亮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之後,請出隆中走向政壇;就在郭嘉死後一年,司馬懿被曹操逼迫出山。郭嘉是曹操在失去戲志才後,寫信給荀彧,讓荀彧推薦給自己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參謀,於是荀彧將自己不得志的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見到郭嘉,與其討論國家大事,談論過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
郭嘉之前在袁紹帳下做事,但是得不到賞識以及認識到袁紹成不了大事,於是辭官閒賦在家,一閒就是六年,只因為沒有遇到明主,但是見到曹操之後,郭嘉大喜望外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可以說郭嘉之後,全心全意為曹操奉獻自己。
郭嘉在對待敵人心理狀態的判斷非常準確,這也給了曹操極大的信心,尤其是在新敗張繡之後,曹操被袁紹寫信羞辱,而曹操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對抗袁紹,這時的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可以說這一理論徹底奠定了郭嘉在曹操陣營中的核心地位。之後郭嘉在計除呂布、擊敗劉備、離間二袁、平定烏桓戰役中,都大放異彩,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曹操稱其為自己的「奇佐」。不幸的是年僅三十八歲的郭嘉,最終病逝在征討烏桓的路上,而曹操也為他的病逝感到十分心痛。
郭嘉的去世讓曹操再次失去重要謀士參謀,而曹操也想起了已經請了六年多的司馬懿,但是郭嘉卻在去世之時給自己留下了建議:司馬懿用計之深臣遠不能及,臣死之後能用即用之,不能用便殺之。
至於郭嘉為什麼說這樣話,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一:郭嘉的能力
郭嘉看人非常準確,可以說是算無遺漏,在當時提前分析出孫策不久將死,可以說非常的準確。
郭嘉的心理研究也非常厲害,以至於他的分析深得曹操信賴,但是視才如命的曹操知道司馬懿的才華,十分賞識,否則也不會逼司馬懿出山的。
二、司馬懿的為人
司馬懿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名,而且熟悉司馬懿的人都知道他的才華,但是曹操早在201年就曾經邀請過他,而此時的司馬懿不願為曹操工作,所以自己裝有瘋痺病,以身體不能起居為由拒絕了曹操。
郭嘉認為司馬懿城府很深,不是一般人能夠鎮得住,所以才建議曹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而在曹操威逼司馬懿出山之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戰勝了北方最大實力的袁紹,司馬懿雖然被逼,但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原則,還是選擇了為曹操做事。
三、司馬懿的才華
司馬懿的才華可以說眾人皆知,在當時很多為曹操做事的人都知道司馬懿的能力,而司馬懿卻不願意為曹操做事。
至於郭嘉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為曹操服務的人,絕無二心,郭嘉十分瞭解曹操的做事風格,並且郭嘉也深知司馬懿的才華,才會對曹操說司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其實是防止為別人所用,已造成對曹操的不利。
四、郭嘉的顧慮
郭嘉在臨死之時說出此話,很有可能是因為郭嘉在世之時,認為不用顧慮司馬懿,但是自己死後害怕自己的主公不能鎮住司馬懿,所以建議曹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
郭嘉的眼光的確獨特,司馬懿最終成為了曹操家的終結者,曹家的權力被司馬家佔據,從而為晉朝的開創奠定了基礎。謀士參謀郭嘉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