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郭嘉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郭嘉病逝之前曾給曹操說出了一句話,當時曹操並沒有在意,不以為然。然而,正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這句話,讓曹魏最後走向滅亡。
三國爭霸,顧名思義是一個亂世,在諸侯爭霸的局面上,哪一個諸侯都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偉業,完成自己的願望。想要稱帝,打仗是必不可少的,當然謀士參謀也是不能沒有的。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時候,就有一個人,就是這個人的才能,完成了曹操統一北方的藍圖。
這個人就是郭嘉,郭嘉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陌生,曹操前期的時候就是靠著郭嘉才在官渡之戰上成功戰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官渡之戰之後,袁紹的勢力大減,袁紹剩下的江山被袁尚和袁譚相爭,造成內亂。這個時候郭嘉看準時機,告訴曹操說,要靜觀其變,讓他們兄弟二位自相殘殺,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也正是如此,曹操最後才會不費一兵一馬成功統一北方,可以說郭嘉功不可沒。三國亂世上被羅老爺子寫成了三國演義,將部分情節擴大化,使其描寫的更加精彩,也正是如此,《三國演義》這本書廣受好評,深受讀者喜愛。
《三國演義》中那些情節也成為了我們童年的回憶和嚮往,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哪一個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但是雖然說《三國演義》所描寫是三國的歷史,但是和真正的歷史還是大有出處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再者,這本書中羅老爺子多加了自己的一些客觀臆斷思想,所以說我們有時候通過書中瞭解的人和歷史上的會有那麼一絲絲的不同。
就比如說曹操,本來人家曹操是一位英雄,又能作詩又能打仗,是一個全能的好男人。在《三國演義》中卻被硬生生地寫成一個「漢賊」,貪戀狡猾,一肚子壞水。而將劉備描寫成一個明君,為人處世都是教科書級別的人,自己不僅僅有武將的跟隨,又有大臣謀士參謀的相伴,成為了三國之中「舒服」的男人。
赤壁之戰後,劉備也徹底將荊州拿下,最終才建立起自己的蜀漢事業,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此打開。然而,不可否定的是,《三國演義》中蜀漢的謀士參謀是真的多,但是曹魏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稱霸那麼多年。
就在郭嘉病重時期,曹魏出現了這麼一個人,一個最後的贏家,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的爭議頗多,尤其是曹魏後期的時候,司馬懿失去了仁義之心,自己掌權,一家獨大,成為了的曹魏最後的贏家。
其實,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司馬懿就曾經出現了。當時司馬懿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小謀士參謀而已,還沒有太大作為。司馬懿為人也十分低調,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野心。
但是郭嘉卻察覺出絲毫的部隊,知道司馬懿這個人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不能重用。在給曹丕的建議中看,司馬懿這個人絕對不會是什麼等閒之輩,一定會有某些過人之處。
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時候,郭嘉獻計獻策,為曹操事業嘔心瀝血。等郭嘉病重的時候,就意味深長地給曹操說了一句話:「司馬懿之人,能用則用,不用則殺之。」曹操也不知道郭嘉怎麼會說出這句話,只是覺得很奇怪,也沒有當一回事,不以為然。
然而,讓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懿最後才是坐收漁翁之利,在曹叡晚年之時,自己的野心也徹底爆發出來,最後發動高平陵之變,自己獨權,曹魏在這個時候也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不得不說當時郭嘉的眼光是沒有錯的,但可惜當時曹操並沒有相信,也沒有當一回事,最後才會導致。
三國網小編認為,歷史是無法重演的,我們現在所說的是當時所不知道的,這是沒有辦法的。歷史的大河沒有辦法倒流,我們就懷揣著對歷史的尊重一步步瞭解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