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中之戰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劉備和曹操爆發了漢中之戰,雙方交戰了兩年多,可以說都在爭取漢中的歸屬權,曹操也是一度率軍親征,但是在漢中前線,曹操率部和劉備只僵持了兩個月就撤軍了,這是為何呢?
歷史上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大多沒有詳細記載雙方的戰術佈置,尤其是曹操的突然撤軍,顯然曹操率部親征前是沒打算放棄漢中的,不然他就可以在長安從容佈置,自己沒必要深入漢中,和劉備展開對峙。
首先要說的是,劉備和曹操對於漢中的依賴度不同。
劉備集團剛剛拿下益州,人心不定,可以說劉備集團任何一次軍事失敗都可能導致益州易主,所以說漢中必須在自己手裡。
還記得當初孫權因為劉備獲得益州後索要荊州嗎?劉備一開始是不爽的,他心裡估計要罵娘了,我這裡剛打下益州,還沒喘口氣,你孫權就趁機大軍壓境,搶奪荊州,劉備心裡能舒服嗎?
所以劉備率5萬大軍東進,支援關羽,和孫權對峙,可是此時後方出事了。
《三國誌.張郃傳》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宕渠即今四川渠縣東北七十四里土溪鄉渠江南岸城壩古城,可以說在劉備集結大軍和孫權對峙的時候,後方出事了啊,張郃率部打到了宕渠,一旦張郃在宕渠紮穩腳跟,那麼無論是向哪個方向攻擊,都可以給予劉備集團很大麻煩。
雖然張郃被張飛擊退了,但是曹操集團在漢中的局勢威脅仍然在,所以劉備只能和孫權瓜分了荊州後趕快回到益州,劉備是血虧的。所以說漢中他勢必要奪下來,不然其無法安心發展。
而曹操集團則不同,畢竟在戰略抉擇上,曹氏集團的主要兵力在於東線,除了漢中之戰外,而且曹操奪取漢中,是為了進攻益州做準備,如果論防守的話,立足關中也足夠了,可以參考後來諸葛亮的北伐,關中防線也是足夠堅挺。
所以說對待漢中,劉備是打的頭破血流也要拿下,而曹操則有得和棄兩種選擇。
第二點,曹操集團被各方牽制,無力長期和劉備對峙於漢中戰場。
早在漢中之戰前,法正建議劉備趁曹操在滅張魯回撤之時,發動爭奪漢中的戰爭。
《三國誌.法正傳》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
法正說曹操集團內部有隱患,而且法正的預判很準確,可以說在整個漢中之戰中,影響曹操集團的事情還真比較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件。
《三國誌.武帝紀》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
夏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討破之。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掠吏民,保宛。
許都發生反叛事件,北部邊境不穩,宛城部將反叛,雖說這三件事最後都被平定了,但是曹操集團要面臨的問題,不是那麼穩定的,內部反對曹操的勢力仍然在尋機扳倒曹操,邊疆部落也不希望曹操集團壯大,會選擇趁機出兵,襲擾邊境。
最主要的是第三件,候音的反叛主要原因是過於繁重的徭役,可以說自從赤壁之戰戰敗後,曹操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去支撐接下來的大規模軍事戰爭,所以只能增加百姓的賦稅徭役。
曹操自己也承認了,他說過「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打仗需要徵調民丁,也會快速消耗記載的錢糧,而耕地的勞力去打仗了,地也就無法達到正常的產量,所以說不能通過戰爭擴張,實現掠奪資源,曹操出征的錢糧人力消耗只能內部消化,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說他無法在漢中和劉備保持長時間的相持作戰,劉備則不然,之前就說了,他就算把自己打殘了,也要拿下漢中,他是不會退的。
而且益州易主不久,雖然人心不穩,但是在漢中之戰局勢明朗之前,益州各方勢力是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的,最起碼是不會主動給劉備背後捅刀,荊州方面,和孫權實現了地盤劃分,孫權暫時不會找劉備麻煩,同時孫權也算是在幫劉備,集結10萬大軍,攻打合肥,在東線給予曹操壓力,只是最終被張遼等人擊退了而已。
所以說劉備集團所處的軍事環境要比曹操強一些,雖然兵力沒有曹操強,但是在戰略上是處於一定有利地位的。
第三點,曹操不能承受漢中之戰時部隊的損失,以及能承擔戰敗的風險。
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抵達漢中,此時劉備大軍已經在定軍山之戰中斬殺掉夏侯淵,曹軍抵達後,在陽平關和劉備軍相持,但是五月曹操就主動撤軍了。
《三國誌.先主傳》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劉備是有底氣打持久戰,後方的楊洪更是提出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也就是沒有保留,全力打這一仗,而劉備大軍也沒有深入漢中腹地,扼守陽平關,就是吊著曹操,你撤軍我就奪取漢中,你不撤軍,我就堅守不戰。
所以說曹操只能強行進攻,部隊損失是頗大的,當然曹操也是有計劃地在遷走漢中百姓的,為最不利的局面做準備。
《三國誌.趙雲傳》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在漢水之戰中,就是大家熟知的,趙雲大開營門示弱,曹軍認為有伏兵就撤軍了,在撤軍途中,趙雲趁勢出擊,記載中此戰曹軍死傷甚眾。
《三國誌.趙雲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
同時趙雲黃忠曾經有偷襲曹軍糧草大營的軍事行動,雖然被曹軍擊退了,但是曹操是心有忌憚的,他是怎麼打贏袁紹的,不就是在官渡之戰對峙階段,自己率軍焚燬了袁軍的糧草嗎?
而劉備的處境要比當初的曹操好得多,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要是自己糧草大營真的被偷襲了怎麼辦,漢中丟了是小,曹操帶入漢中的部隊損失是大。
再者劉備堅守不戰,而曹操則是急於結束戰事,他等不了,可是曹軍的嘗試性進攻,只是給自己徒增消耗損失罷了。
所以對於曹操來說,漢中真的成為雞肋了,因為此地不值得曹操投入大量兵力去爭奪,和劉備長期相持於漢中,也不利於曹操內部穩定,畢竟大軍在外,內部那些反曹勢力,時間一長,誰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長痛不如短痛,曹操果斷捨棄了漢中,撤軍了。
當然劉備也沒完全佔到便宜,畢竟漢中百姓大部分被遷走,劉備只是得到了漢中的地盤而沒有足夠的人口,在沒有通過勝利來彌補戰爭損失的情況下,還有投入資源經營漢中,劉備也不是絕對的勝利者。
總的來說,漢中之戰,曹操親征但是和劉備相持兩個月就撤軍了,也是無奈之舉,在漢中長時間和劉備相持對自己極為不利,漢中之地不值得曹操冒這個險,不如早點抽身要好。
參考資料《三國誌.武帝紀》《三國誌.先主傳》《三國誌.曹仁傳》《三國誌.張郃傳》《三國誌.趙雲傳》《三國誌.法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