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曹操真的敗給了劉備嗎?曹操撤出漢中是對是錯?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漢中之戰前,法正曾向劉備進諫: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曹操一舉奪取漢中卻沒有乘勢攻打巴蜀。在法正看來,這不是曹軍無力南下,而是曹操內部不穩,讓他有所顧慮。事實上,在這之後曹操後方也確實發生了兩次志在復興漢室的叛亂(分別是許都的韋晃之亂和魏都鄴城的魏諷之亂)和兩次地方叛亂(代郡的烏桓之亂和宛城的侯音之亂)。
此外,法正還認為目前留守漢中的將領夏侯淵和張郃,並不能勝任獨擋蜀漢的重任,是攻打漢中的大好時機。
應該說法正對漢中局勢的一系列判斷相當精準。
漢中的地位
關於漢中地利,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到。漢中可謂四川門戶,歷來在此割據的政權無不要控制關中。除了有秦嶺之險,這裡還是一個戰略樞紐式的交通要地。由漢中向北可經過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入關中平原,向南可由金牛道或米倉道進入四川盆地,向東可兵出襄樊,向西可斷絕隴右。對於蜀漢來說,佔據漢中,進足以威脅關隴,退也可以固守秦嶺諸路;而失去漢中,則猶如失去咽喉,使益州之地隨時暴露在曹魏兵鋒之下。
對此,曹操自然也很清楚。早在平定馬超、韓遂之後,他就把關中平原作為了重點發展地區,向這裡遷入了大量人口,廣辟屯田,實際就是在為日後入川作提前準備。所以當曹操聽說劉備奪取益州之後,立即由散關故道(即陳倉道)入川,擊敗張魯奪取了漢中。
但這時候曹操的態度卻耐人尋味,在面對劉燁、司馬懿等人提出的攻打成都建議時,他以「人貴知足」作答,並未南下。同時開始陸續遷走原漢中居民。讓這一地區成為荒原。
站在魏國的角度講,漢中落入劉備手中將使對方在日後的關中爭奪戰中獲得主動,但自己拿在手裡,卻是一個攻有餘而守不足的態勢。尤其隨著漢中居民的內遷,補給日漸依賴關中,難行的蜀道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戰爭初期的曹劉雙方
建安22年,劉備派張飛、馬超率軍攻打下辯,意圖威脅曹操入川路線,孤立漢中。曹操則派出曹洪、曹休率軍抵擋。
值得一提的是,漢中戰前,劉備曾就戰事詢問擅長天算的周群,周群對曰:「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
能夠得到漢中之地,但得不到漢中之民。如果派出偏師必將不利。而漢中之戰的過程倒真如周群所言。建安23年春張飛兵屯固山,立足未穩被曹休擊退,蜀將吳蘭、雷銅等皆沒於此。(註:下辯之戰也有可能發生在漢中之戰後的建安二十四年,參考《華陽國志》)
而後劉備又派陳式攻打馬鳴閣,同樣被魏國大將徐晃擊潰,不少蜀軍跌落山谷,死傷甚眾。
至此,劉備終於下定決心,親率大軍北上漢中,與夏侯淵軍在陽平關對峙。
在許昌治兵的曹操聽聞後也於七月份西征劉備。然而,當曹操兵至長安準備親自征蜀時,黃門郎劉廙突然上疏。他以樂毅可以擊敗齊國卻沒法攻下即墨城等事為例,認為蜀國雖弱必固,與其親自帶大軍犯險不如固守險要,挑選精銳輪流戍守。讓曹操像周文王一樣垂拱而治。
應該說劉廙:「選天下之甲卒,隨方面而歲更焉」的建議有一定道理,蜀道和川中局勢決定魏國大軍很難在漢中長期作戰,但以曹操的身份又不可能只帶少量精銳隨行。加上這時候宛城發生了侯音的叛亂,曹操便留在了長安,靜觀漢中及襄樊局勢。
但漢中之戰的發展速度顯然超出了曹操預計。建安24年正月,曹仁平定侯音之亂的同時,正與夏侯淵激戰的劉備軍完成了又一次兵員補充,在漢中的爭奪戰中開始佔據優勢和主動。
(《楊洪傳》記載: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頃之,轉為益州治中從事。)
奠定勝勢的定軍山之戰
實際上,在整個漢中之戰中,劉備與魏軍始終在陽平、定軍一帶糾纏(上圖中的勉縣即陽平關,後面的兩個山丘即定軍山和米倉山,白色應為陽平魏軍的主要補給線路),並沒有真正侵入漢中。但劉備方能傾蜀中之力,而曹操卻長期在長安觀望。於是在蜀軍得到再次補充之後,魏軍已經漸顯疲態甚至無暇顧及身後。
建安24年二月,劉備放棄攻打陽平,轉而渡過沔水,佔據陽平背後的定軍山。形成了斷絕糧道,威逼陽平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淵不得不移兵定軍山,自己和張郃分別率軍駐紮定軍山兩側。
而後劉備採納法正建議,將一萬精銳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夏侯淵前往支援,半路被黃忠伏擊並斬殺。(對於夏侯淵戰死有多種記載,以夏侯淵、黃忠及夏侯榮傳來看,應為遭遇戰陣亡。)
漢中易主
史載:是時,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征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別將高翔於陽平。
曹操一方面迅速調動人事,派出大將曹真,在陽平關再次擊敗劉備,暫時穩住了局勢。另一方面自己親提大軍,由褒斜道入川,準備與劉備主力決戰。
然而,正如前文所說,當曹操大軍進入漢中之後,雖然能打破軍力上的平衡,但也使魏軍面臨了更大的補給壓力。而劉備只要像官渡之戰時的曹操那樣,分別據守險要,就能使曹操無功而返。
戰爭也確實是如此發展的,因為沒有機會與劉備大軍決戰,雖互有勝負,但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雙方對峙的局面。夏五月,曹操引軍還長安,劉備遂佔據漢中。
但從「二十四年,張郃率吏民內徙」的記載可以看出,曹操此戰雖敗卻並沒有全敗。他率領大軍進入漢中,實際掩護了對漢中吏民的內遷。至他引軍回長安時,漢中之地應該已經完全成為一片空地。
至此,曹魏將防守線退至關隴,但也把艱難的蜀道留給了蜀國。加上漢中一帶的荒棄,在後來諸葛亮北伐時果然多次遇到了糧草問題。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評定曹操放棄漢中的決策是對是錯,但不可否認,奪取漢中之後,蜀國終於獲得了威逼關隴的機會。蜀漢君臣也終於看到了還於舊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