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地,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了戰爭。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此戰爆發於公元217年,結束於公元219年五月,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漢中之戰的持續時間,超過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戰役。在漢中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兩方都是著名將領雲集。就劉備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就曹操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在結果上,對於漢中之戰來說,是以曹操放棄漢中,也即劉備佔領漢中之地為結束。值得注意的是,劉備是靠著曹操的主動撤退,這才擁有漢中之地的。那麼,問題來了,漢中之戰:曹操的兵力遠超劉備,為何卻主動放棄漢中呢?換而言之,曹操為何不在漢中之地堅守下去呢?
一
首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和曹操雙方的兵力差距十分明顯。就劉備來說,因為剛剛奪取了益州之地,還沒有完全消化和整合,至於鎮守荊州的關羽,本來就是兵力有限,更不可能支援劉備攻打漢中。在此基礎上,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兵力不過數萬人。對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劉備,頂多只有1.5個州的地盤。
與此相對應的是,漢中之戰爆發的時候,曹操擁有涼州、雍州、司州、兗州、徐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州郡。至於荊州、揚州等州郡,也有部分地區被曹魏佔據了。對於曹操來說,因為實力雄厚,得以在漢中之戰中調集了至少10萬大軍。由此,在兵力上,曹操是佔據非常明顯的優勢,也即至少是劉備一方的兩倍。甚至只要曹操願意,還能在漢中之地投入更多的兵馬。
不過,到了公元219年,曹操卻選擇主動從漢中之地撤退,而且將該地區的百姓遷走。而這,意味著曹操主動放棄了漢中的爭奪。對於曹操來說,在實力領先的背景下,卻沒有在漢中之地堅持下去。
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漢來說,一旦失去了漢中這一屏障,無疑是將自己的腹地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了,這也是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全力以赴的重要原因。所以,就曹操來說,只要能長期控制住漢中之地,無疑會給劉備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也即擁有了徹底消滅劉備勢力的重要基礎。對於眼光長遠的曹操來說,不會不明白這一道理。
二
當然,曹操最終還是放棄了漢中之地,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三點。就第一點來說,則是因為在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趙顒等將領。尤其是夏侯淵,原本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負責鎮守曹魏的漢中、關中、涼州等地。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是在公元219年陣亡的話,那麼,等到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之後,夏侯淵或許能夠成為曹魏的第一任大將軍或者大司馬。從這一角度來看,夏侯淵在曹魏的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現在,因為夏侯淵的陣亡,這讓曹操不得不親自來到漢中之戰的戰場。雖然曹操年輕的時候,喜歡親自率軍征戰,但是,等到曹魏建立之後,曹操因為年齡較大,已經難以適應這樣的征戰了。
當然,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的損失也比較大。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劉備一方也陣亡了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更為關鍵的是,劉備一方的前線兵力不足,這讓後方的諸葛亮都為此焦慮不已。所以,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的局勢也不是很樂觀。由此,如果曹操繼續和劉備對峙下去的話,後者也可能突然崩潰的。所以,曹操放棄漢中,顯然不完全是因為夏侯淵等將領的陣亡,也即還存在其他因素的影響。
三
就第二點來說,則是因為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的虎視眈眈,讓曹操無法和劉備長期對峙。早在公元215年,孫權率軍發動了逍遙津之戰。逍遙津之戰,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將領張遼率領七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雖然在這場戰役中,孫權的10萬大軍,硬是被張遼的數百人擊潰。但是,漢中之戰爆發的時候,孫權一方已經修整完畢,具備了捲土重來的能力。畢竟,孫權對於合肥的執念,還是比較深的,這就好比劉備一定要奪取漢中之地一樣。
同時,公元219年,漢中之戰剛剛結束之後,鎮守荊州的關羽,就發動了針對曹操的襄樊之戰。按照介紹,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如果曹操將主力長期放在漢中之地的話,很可能會遭到關羽和孫權的同時進攻。換而言之,雖然曹操一方兵力眾多,實力雄厚,但是,曹魏需要防守的地方,也比較多,這成為他選擇放棄漢中的重要原因。對於曹操來說,如果在漢中投入太多的資源,這會導致襄樊、合肥等地出現防禦空虛的情況。對於襄樊和合肥來說,一旦丟失的話,將會威脅到曹魏的腹地。
四
最後,就第三點來說,在漢中和劉備交戰的時候,曹操大軍的糧草主要是從關中地區運送過來的。雖然關中和漢中之間的距離不是太遠,但是,因為中間隔著秦嶺等山地,促使曹操大軍在糧草運送上同樣比較困難。由此,秦嶺等山地的阻隔,讓曹操堅持下去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並且,在漢水之戰中,黃忠和趙雲,還搶奪了曹操大軍的糧草。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曹操大軍的數量,要超過劉備大軍,但是,這也意味著曹操大軍需要耗費更多的糧草。於是,在糧草供應緊張的背景下,曹操確實沒有堅持下去的底氣了。
因此,對於果斷的曹操,選擇在公元219年主動放棄漢中之地,這自然是及時止損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曹操繼續堅持下去,不僅會帶來更多的傷亡,還會讓關羽和孫權偷襲襄樊、合肥等地。同年,在曹操放棄漢中之地後,劉備因此奪得漢中,這自然為蜀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