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候,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是出了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兩個人的智慧與才能至少是旗鼓相當,甚至不少人覺得,諸葛亮尚在司馬懿之上。但是,諸葛亮卻因為部下的一句話敗給了司馬懿,並最終怒氣攻心,咯血而死。公元234年,諸葛亮聯合東吳,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伐魏戰爭。他的計劃是,東吳兵分三路,從三個方向進軍,分散曹魏的兵力;自己率領蜀國大軍,六出祁山。諸葛亮率軍來到五丈原,遇到了自己的老對手司馬懿。雙方軍隊便在五丈原安營紮寨,鬥智鬥勇。
當時,雙方的情況是:諸葛亮足智多謀,兵多將廣,士氣很高;司馬懿憑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堅守營寨,閉門不出。諸葛亮派人在陣前百般辱罵,司馬懿就是守而不戰。這樣一耗就是三四個月,雙方的糧草都漸漸出現了嚴重短缺。特別是蜀軍,由於供給線長,軍隊馬上就要斷炊。諸葛亮想逼司馬懿應戰,便想出了兩個損招兒。首先,諸葛亮親自寫了一封信,又用一個盒子裝了女人的頭巾和衣服,派使者給司馬懿送去。其次,諸葛亮派人潛伏到曹魏那邊,散佈謠言,說司馬懿按兵不動,這是因為司馬懿想謀反。諸葛亮這樣做,一是想激怒司馬懿,威逼司馬懿出戰,速戰速決;二是想探明對方糧草情況,好做安排。
這是一封非常非常難聽的信,羞辱司馬懿不過是一個怕事的女人,甚至連女人也不如。司馬懿讀了來信,禁不住怒氣衝天。不過,司馬懿是一個聰明的人。他仔細一想,諸葛亮之所以這樣,一定是快支持不住了。司馬懿想到這裡,馬上便想出了一個將計就計的計謀。司馬懿裝著關心的樣子,問使者道:「諸葛丞相整日忙於軍務,身體還好吧?」使者說:「丞相事必躬親,早起晚睡,只是近來進食很少」。司馬懿一聽就明白了。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蜀軍的糧草一定出現了嚴重問題。而諸葛亮飲食很少,一定是為這事急出了病。如果自己再略施小計,一定能夠加重諸葛亮的病情,這樣,自己就會不戰而勝。於是,司馬懿便熱情地邀請諸葛亮的使者到附近的田地裡散心。當時,正值秋季,五丈原的土地上到處是即將成熟的黍米,金燦燦的,很耀眼。
送走了諸葛亮的使者,司馬懿的怒氣已經全無了。將士們請命出戰,司馬懿不肯。幾天後,魏文帝曹丕的催戰文書到了。可是,司馬懿冒著抗旨的罪名,依然堅守陣地,按兵不動。部下不解。司馬懿說:「諸葛亮身體不好,命在近日。諸葛亮一死,敵人便可不戰自退」。諸葛亮聽了使者的匯報,知道司馬懿馬上就能吃到新糧了。可是,自己的糧草卻越來越少,很快就要斷炊。這時候,軍中又傳來司馬懿抗旨和東吳三路大軍被曹睿打敗的消息。如果曹睿再率軍前來助戰,其後果不堪設想。諸葛亮心裡一著急,就口吐鮮血,死了。果然,諸葛亮一死,蜀軍便開始撤退,司馬懿以不戰自勝而告終。可是,諸葛亮臨死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使者不僅無意中透露了他病情,還被司馬懿當做了傳話筒,活活把自己氣死了。
一句話毀了諸葛亮。戰場是這樣,商場也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有時候,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會給自己、單位或者國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