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坐輪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賞識。諸葛亮雙腿本來就沒有問題,諸葛亮打仗為什麼還總是坐輪椅?諸葛亮到底有什麼目的?
三國時期,紛爭迭起,天下被三個國家瓜分,形成了三國相互制衡的形勢。這個時代誕生了許多著名將領,同時也有許多智勇雙全的謀士參謀,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為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增添了更多的戲劇色彩。
說起那個時期的善於謀略之人,我們腦中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諸葛亮,但凡學習過歷史的人,都會對這個傳奇人物有所瞭解,我們所學習的《出師表》便出自於諸葛亮之手,其中包含的拳拳忠心令人難忘。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無限神化,使得諸多讀者對諸葛亮更加敬佩,無論是三顧茅廬還是空城計,都反映了諸葛亮舉世無雙的謀略和才學,所以有關諸葛亮的傳言一時之間也此起彼伏。
不過關於諸葛亮最廣為流傳的傳說就是他並無腿疾,每次作戰卻要坐輪椅。並且現在的影視劇中,除了羽扇綸巾之外,諸葛亮出場也總與"輪椅"相伴。
他沒有疾病為何總要坐輪椅呢,難道其中有什麼隱情嗎?
01傳說裡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自古以來就是忠臣,足智多謀的代表人物,他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政治理念,一心為了蜀國鞠躬盡瘁,輔佐兩代君主,使當時國力最弱的蜀國還能一直與其他二國分庭抗禮。
諸葛亮作為丞相,十分謙遜愛民,使得蜀國上下都尊敬這位丞相。而且他治國有方,堅持賞罰分明,在他的治理下蜀國秩序井然,國家運作井井有條。
作為文臣諸葛亮盡心盡力,在軍事方面,諸葛亮的決策也得到大眾的廣泛推崇,展現了不一般的軍事天賦,他對兵法的推演計算被後世不斷研究和使用,並且投入實戰。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是一位發明家,他研發了殺傷力巨大的弓弩,可謂是當時的冷兵器之王,足以體現其智慧。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地位更加重要,他在書中是串聯劇情的關鍵鑰匙,是他說服劉備孫權聯手對抗強大的魏國,並且在廬中便能為劉備勾勒出天下形勢,頗有仙人之姿,可以說《三國演義》很多篇幅都是在講述諸葛亮的故事。
不過小說終究是虛構成分更多,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也足智多謀,但是並沒有到書中描寫的那樣,彷彿未卜先知一般,歸根到底,諸葛亮也只是一個凡人,很多人分不清小說與現實,常常將二者混為一談。
不過關於諸葛亮的一件事一直為人們所討論,在上戰場時,諸葛亮經常跟隨將士去到前線坐鎮,他四肢健全,耳清目明,但是卻常常坐在輪椅上,讓人十分疑惑。於是許多人猜測諸葛亮總是坐輪椅的原因,一時間流言四起,許多讓人害怕的傳言也流傳了出來。
02為什麼要坐輪椅
傳言說,諸葛亮作為文臣,體能素質還是比不過常年征戰的將領,加上他本身不擅長騎馬,古時路途顛簸遙遠,諸葛亮若想跟上大部隊,只能選擇乘坐工具。
不過諸葛亮的"輪椅"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現代輪椅,他的"輪椅"更像是小型的單人戰車,比起騎馬來說更加穩定,可以減少路途的顛簸,適應於各種複雜地形。
還有說法說諸葛亮為了蜀漢大業勞心傷神,憂思過度,導致身體過度透支,體力不足,無法支撐諸葛亮長時間騎馬顛簸,但是他作為丞相又堅持鼓舞士兵的作戰氣勢,所以他選擇乘坐輪椅奔赴戰場坐鎮。
第三種說法是歷史研究人員根據前朝制度推測出來的,漢朝時規定只有武官才能騎馬,文官只能乘車。
諸葛亮的輪椅多出現在軍陣的中心,即使諸葛亮本人並不能上陣殺敵,但是對於在前線奮鬥的將士來說,丞相都能夠坐鎮指揮行軍,親臨戰場,那作為戰士就會更加奮力拚殺掉。
其實關於諸葛亮的輪椅,還有一種最為神奇的"轉世"傳說,說諸葛亮是孫臏的第二世,所以需要長久坐著輪椅。關於這個傳說可以追溯到姜子牙,姜子牙位列仙班後,卻被嫌棄"根骨太差",於是需要重新修煉,但轉世必須要是絕頂聰明,擁有九孔玲瓏心的人才可以。在長久等待後,姜子牙終於等到了孫臏。
孫臏從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深受老師的喜愛,但是這份喜愛卻為他招致災禍。孫臏的同門嫉妒他受到老師寵愛,於是用計廢掉了孫臏的雙腿,傳說孫臏此時瞭解了自己的前世過往,若此時他以這種狀態重新成仙,那麼就會一直保持雙腿有疾的樣子,於是他只能重新轉世,等待機會。
如此便等來了諸葛亮,有了兩世記憶的積累,諸葛亮有了兩人的能力的結合,文能聰明絕頂、出口成章,武能指點江山、排兵佈陣。
因為繼承了孫臏的腿疾,所以這一世的諸葛亮只能一直坐輪椅,即使這一世他並沒有什麼疾病。
03結語
最後一種傳說聽起來有些可怕,轉世之說未免太過玄幻了,讓人思考之後有些毛骨悚然。
不管如何,不論在真實歷史中還是在小說演義中,諸葛亮都是足智多謀的謀略家,都為了蜀漢的發展與穩定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輔佐,蜀國不會屹立如此長的時間,當然最終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也能體現諸葛亮在政治上的偉績。
直到今天,諸葛亮仍是許多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英雄,依然受到後世的崇拜,我們形容一個人聰明伶俐往往也會說他"賽諸葛",可以說諸葛亮已經不只是簡單的一個名字,而是變成了一個象徵,象徵著忠義勇敢,才智謀略。
他此生都為了蜀國鞠躬盡瘁,他胸懷天下,盡心盡力,以燃燒生命為代價為蜀國百姓謀出路,使他們免於被別國侵犯,使蜀國能夠綿延下去,最終他積勞成疾,五十四歲時去世了,結束了這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