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打仗為什麼一直輸 諸葛亮打仗真的不行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打仗為什麼一直輸 諸葛亮打仗真的不行嗎

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打仗,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賞識。

說起諸葛亮,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影響,那就是坐著小四輪車,搖著鵝毛羽扇,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形象。這當然得力於《三國演義》和後世傳說的塑造,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在大家的印象中,諸葛亮都是運籌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身處茅廬而三分天下,赤壁借東風,空城計退司馬,臨了鞠躬盡瘁後還能用木雕計嚇退司馬懿。簡直就是全能型選手。

不過,拋開大家的固有印象,就會發現,其實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就鮮有勝仗的記錄。平南中勉強算一個,之後的出祁山,一次又一次北伐,但都因為種種原因,功敗垂成,最後病逝五丈原,也沒有完成他說過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其中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諸葛亮

蜀漢與曹魏的實力對比懸殊

漢末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表面上看,是魏得天下其二,吳蜀各得其一。但實際上,天下十三州中,魏國已經一統北方九州,孫吳兩州,蜀漢在奪走荊州後,只剩下唯一的益州。再加上南中的南蠻諸部偶爾鬧一鬧,蜀漢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弱一國,在面積上看著是不小,蜀漢包含了今天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四個省市區大部分地方,還包括廣西一小部分,但在當時是實打實的欠發達地區,山地眾多,根本不利於開發,根據大家普遍認可的說法,蜀漢與魏國在實力方面大約是一比九。古代打仗講究人口,三國後期人口統計中,魏國人口約為四百四十三萬,蜀漢人口為九十四萬,這其中當然有不少水分,但總體數據差距應該是差不多的,即蜀漢人口約只為魏國的四分之一。

所以,想要以一州之地對抗擁有九州的曹魏,還要主動出擊。勝負的天平向那邊傾斜可想而知,不過諸葛亮竟然憑借一己之力,多次兵出祁山,打得曹魏雍涼不卸甲,中國不釋鞍,純粹就是諸葛亮的個人實力了,也因此,諸葛位列「武廟十哲」,位列張良之後。不過也僅止於此了,諸葛亮不是張良,劉禪也不是劉邦,更少了陳平,蕭何,韓信等一大幫人,三國也不是秦末亂世。能做到偏安一隅,沒事出門溜躂一圈,搞得整個曹魏都要震上三震,已是極限。想要定鼎中原,實力上就不允許。

縱觀歷史長河,能做到從蜀地突圍,成功一統天下的,只有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而且他當時面對的並不是已成鐵板一塊的中原,而是群雄割據,這樣才能完成各個擊破。蜀地擁有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的同時,也限制住了進攻的通道。所以,後來的歷代蜀中政權,無一不是在中原一統後,被憋死在四川盆地,只有等著被滅的結局。

王司徒

夷陵之戰損兵折將

那既然蜀漢這麼弱,為什麼劉備在的時候能在漢中擊敗曹操,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呢。很簡單,在這一時期,劉備手底下的資源豐富著呢,蜀漢的武將天團一個不少,五虎上將,外加魏延。謀臣這邊也有諸葛亮,法正,馬良,黃權一眾頂級謀臣。除了巔峰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差不多的陣容,孫吳這邊四大都督一起湊上來都缺了一點份量。

結果先是關羽在最高光的時刻,遭到孫吳背刺,兵敗身死,手下荊州兵團或死或降。魏國在得知關羽時候,無不是拍手慶幸,都說,蜀漢,不過是個小國,能成為著名將領的只有關羽,如今關羽身死,軍勢已破,自己魏國再也沒有什麼好恐懼的。

劉備為了兄弟報仇,舉傾國之力全力攻吳,結果夷陵慘敗,只剩下自己隻身成功退回白帝城,這一戰,最為致命的蜀漢的中層將領幾乎損失殆盡,像是張南、馮習、傅肜、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均戰亡,謀士參謀中馬良兵敗身死,黃權無可奈何投魏,加上前期損失的張飛,黃忠,之後病逝的馬超。整個蜀漢,在短短四年之內,精英盡失,開國的眾位功績老臣,所剩無幾。

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整個蜀漢就更困難了,武將方面能撐起戰局,趙雲年事已高,魏延脾氣又差,謀臣這一塊,剩一個李嚴還和諸葛亮不對付。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會將街亭交給馬謖的原因,除了馬謖紙上談兵的能力確實強外,還有就是諸葛亮無人可用。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蜀漢到了諸葛亮手裡,不僅是不沒有米這麼簡單,而是連鍋都快沒有。諸葛亮就是憑借這把牌,自己一個人當作十個人用,完成一次一次北伐,能做到輸而不潰,已經可以算是「天下奇才」了。

劉備

隆中對失去戰略依托

蜀漢要完成鼎定天下,他的綱領性戰略就是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隆中對可並不僅限於三分天下,更關鍵的是,他已經規劃好了,三分天下後,如何以弱擊強,完成東聯孫吳北伐曹魏的目標。

在隆中對裡,要完成「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是需要兩支部隊協同作戰的,其中一路率領荊州方面軍出荊州,攻擊宛城,洛陽,另一路則是率領益州大軍出秦川,攻擊雍涼,取長安。這樣,舊時漢朝的兩都在手,自己也不再是偏安一隅,而是攻擊到中原腹心。就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

但紙面上的東西規劃很完美,現實很殘酷,在孫吳奪取荊州後,蜀漢的兩路大軍計劃宣佈夭折,從此只能依靠一個不靠譜的隊友孫吳,改為由孫吳攻擊淮南,完成原本出荊州攻擊曹魏的策應計劃。而大家都瞭解,大魏吳王孫權又有「孫十萬」之稱,啃了一輩子都沒有啃下合肥,反而成就了張遼威震逍遙津,止小兒夜哭的軍事奇跡。

遇上這樣的一個隊友,想要有所作為,簡直比登天還難,缺少另一路大軍的支撐與策應,諸葛亮的北伐也只能是以益州之眾定雍涼。幾次北伐,效果較好的都是有孫吳策應,而失敗也是因為孫吳撤軍或是想重新背刺蜀漢,獨木難支,導致諸葛亮不得不退軍。

一個靠譜的隊友有多重要,自不必多言,但再好的隊友也沒有自己指揮方便。戰略要點肯定得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在失去荊州後,隆中對就已然宣告破產,從此蜀漢再難寸進,只有等待滅亡一條路。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也不過是徒勞的延緩著蜀國滅亡的步伐。諸葛亮的北伐並不是要求全勝,而是一種以攻代守的積極防禦策略,從這點上說,諸葛亮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也是理所當然。

諸葛亮

蜀國內部勢力的動盪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背後是扶不起的阿斗,這當然是不正確的。當年白帝托孤,劉備都說出了「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先不管屏風後是不是藏著五百刀斧手,也不管這是不是劉備的政治手段,要是劉禪真的爛泥扶不上牆,諸葛亮可是擁有廢立之權的。而漢朝也有托孤大臣廢立天子的傳統,比如霍光廢掉昌邑王。所以劉禪完全不敢亂來,在諸葛亮當政的時候,劉禪明確說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就是說,大軍政治上諸葛亮說了算,自己這個蜀漢皇帝只管祭祀禮儀方面的事。

蜀漢在諸葛亮當政時期,整個局勢可以說是非常穩定,諸葛亮的權威從未遭受過挑戰,但這並不能說明,蜀漢就團結一心。這其中還牽扯益州本地士族、荊州士族以及北方士族之間的明爭暗鬥。

當年劉備滿世界流亡的時候,他身邊擁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老部下,這也是他能一次次東山再起的資本,隨著劉備入益州,這些老部下自然水漲船高,成為從龍功臣。這自然就影響到了益州本地士族的利益,加上關羽主政荊州以及落敗,荊州的士族背井離鄉來到益州,又形成一股新的實力。三股勢力錯綜複雜,一直持續到蜀漢敗亡,也沒能真正擰成一條繩。

所以,看蜀漢歷史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局面,諸葛亮在外一路高歌猛進,成都就會有人喊國勢日衰,窮兵黷武,這個時候諸葛亮就不得不安撫。到了諸葛亮死後就越發明顯。益州士族代表人物譙周,著《仇國論》,力陳北伐之失,後來鄧艾瀕臨成都時,又力勸劉禪投降,這無非就是利益使然,並不是人人都能一統思想,做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

諸葛亮自身的謹慎性格

前面分析了很多,都是從客觀上說明,諸葛北伐很難成功,這一條則是主觀上的,儘管諸葛亮是武廟十哲。但他並不是完人,諸葛一生唯謹慎,過於謹慎就是他的缺點,這裡就要說道被人津津樂道了幾千年的公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的計謀也不是他的原創,而是借用了兵仙韓信當年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就是由魏延自己親率五千精兵從崎嶇陡峭的子午谷突破,迅速突擊到長安,趁著守軍不注意,一戰而定長安和潼關,這個時候,再由諸葛亮從斜谷進軍,完成在潼關完成會師。

不得不說,魏延的這一戰略非常具有想像力,同時也抓住了蜀漢北伐戰略的最關鍵點,那就是爭取時間,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就是趁著曹魏還未反應,迅速攻取戰略目標,這樣才能一戰功成。諸葛亮在深思熟慮之後,並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從而使北伐大軍又一次陷入到要與曹魏對峙的局面,再無獲勝希望。

後世無數名家都評價過魏延此策,有人認為這條計策太過凶險,操作不當,魏延連同五千精兵都得打水漂,這個計策,後世明末高迎祥就幹過,冒雨奇襲子午谷,剛出谷就被孫傳庭堵住,全軍覆沒。所以說危險係數太高,而另有人認為,可以一試,即使失敗損失的只是一部偏師,而成功了就是真的「還於舊都」,這收益同樣非常巨大。

只從得失的角度看,無疑應該採納子午谷奇謀。前面說過,蜀漢和曹魏的實力是一比九,想要靠著微操技術正面突破顯然是無法翻盤,這個時候應該也必須出奇招,相信諸葛亮也明白當時的局勢,拼還有一線生機,不拼就只能慢性死亡。不過也就是早死晚死的事。但諸葛亮依然選擇了放棄,不瞭解他當時是出於什麼目的,但無論如何,失去了這次機會,也就失去了北伐勝利的機會。

諸葛亮

總結

綜合以上看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一直難有建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並非是自己的原因。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歷史允許大家想像如果。如果沒有夷陵之戰,蜀國各層軍官齊備,那北伐還會像是歷史上那樣被動嗎?很明顯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馬良還在,那後來守街亭的就肯定不會是馬謖,也就沒有京劇名段「失空斬」,說不定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或是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佔據潼關,將關隴之地包圍消化,切斷曹魏與西部的聯繫,是不是又將會是另一個局面。

最後,再說說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曹魏優勢那麼多,只要不是一點軍事才能都沒有的將領,他的選擇都是固守,司馬懿想得很清楚,你蜀漢只有一州之地,那我大不了拿三州的實力來和你對子,你諸葛亮又不敢真的拚命,那兩邊耗著,自然就是底蘊足的那一方勝利。

這是先天的劣勢,即使被譽為「天下奇才」的臥龍諸葛亮,也毫無辦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