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煮酒論英雄 爭霸天下卻為別人做嫁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曹操煮酒論英雄 爭霸天下卻為別人做嫁衣!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守北方,孫權鞏固東南,劉備與孫權平分荊州後,又奪取益州,劉孫曹三足鼎立之勢已然形成。

曹操暫時無法南下,遂向漢中進軍。意圖以漢中為跳板,奪取益州,剪除劉備,佔領長江上游之地,對孫吳形成順流而下的戰略優勢。以便等待時機從荊州與益州兩線同時出擊,統一南方。

跨有荊益

熟讀三國的親都知道,「跨有荊益」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提出一統天下的核心對策。

英雄所見總是略同,不但魯肅曾向孫權提出過這一以南統北的方案。就是曹操,也想用這一方案以北統南。

漢獻帝劉協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秋七月,曹操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張魯,進抵陽平關。

有降將向曹操報告:陽平關易攻難守。等曹操在關下觀察地形,仰望崇山峻嶺,見山谷陡峭、峭壁懸崖,一時心生膽寒之意,加上士兵折損過多,糧草即將吃完,曹操下令撤退。

但撤退的軍隊在夜間迷路,竟然無意中闖進陽平關守將的大營,敵營大驚,頓時崩潰。

就這樣,曹操陰差陽錯的佔領了陽平關,後逼降張魯。

曹操的畏懼心理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攻下漢中,益州震恐。

司馬懿這時已經嶄露頭角,獻策曹操趁熱打鐵一舉拿下益州,將劉備打回販履織席的小商小販原形。

劉曄也勸曹操,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此時不攻,日後必為大患。

曹操回復: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得隴望蜀,不能貪念太甚。

七天後,益州投降的士兵報告:益州百姓得知漢中被曹兵佔據,民心惶惶,一天之內就有數十次驚恐。守將雖用誅殺鎮壓,但仍無法平定。

曹操詢問劉曄還能不能打。劉曄回答:七天之內,形勢大變,戰機已失,別打了,咱撤吧。

曹操表示贊同,隨即班師。

七天之前,劉曄認為劉備立足未穩,不堪一擊。七天之後,劉曄分析劉備根基已固,「未可擊也」。判斷前後迥異,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正確性。

可能的解釋是劉曄看出此時的曹操已經興趣索然,厭倦戰事,沒有了當年決戰袁紹、北征烏桓的激情。

於是就坡下驢,給曹操一個台階下。看出曹操這種厭倦甚至畏懼心理的,不止劉曄。

面對殘局無力收拾

四年後,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關羽先行一步執行「跨有荊益」的隆中對策,從荊州向北方大舉進攻,猛攻重鎮樊城,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

曹操大恐,甚至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樊城之戰勝利後,關羽繼續向北進攻駐守襄陽的曹仁。襄陽若失,北方再無險可守。

在群臣的一再要求下,曹操意欲率軍親自救援。可侍中桓階的一番話拉住了曹操:曹仁目前處於非死不可的險地,一定有拚死求生的決心。大王不需親征,只要擺出大軍壓境的態勢威懾關羽,派遣手下將軍率軍增援即可。

曹操遂駐軍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一帶),以為聲援,同時派出十二營部隊,支援前線。

救兵如救火,曹操不顧群臣眾口同聲的要求,獨聽桓階一人之言。無疑是因為桓階說到了他的心坎上,給他找出了一個體面的退縮理由。

關羽剛進攻樊城,曹操就要遷都躲避。此時再讓他親征,曹操還有這份心氣和鬥志嗎?

桓階不必親往、只需遙作聲勢的意見,又給了曹操一個很好的台階下。

八年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曹操北征烏桓大捷,途徑碣石,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下《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此時的曹操,剛剛戰勝袁紹,粗定北方,壯志豪情,溢於言表。

從公元207年到219年,僅僅十餘年間,年過半百的曹操已經盡顯疲態,他從公元190年起兵討伐董卓,到此時已經戎馬生涯近三十年,心志幾乎消磨殆盡。

面對殘局,他無力收拾;面對一統大業,他言孤已盡力!

當年劉邦打天下只用了七年,劉秀興復漢室用了十五年。而到三國時期,從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戰,三十年的時間天下仍未一統。

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已經沒有了劉邦、劉秀當年的雄才大略和天時地利人和,華夏遂陷入數百年的大分裂之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