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能成為一代梟雄何德何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曹操能成為一代梟雄何德何能?

東漢末年,時逢亂世,群雄並起,有志之士,或待價而沽,或揭竿而起,你方唱罷我登場,要麼名垂青史,要麼建功立業。曹操,三國時與劉備、孫權爭天下的梟雄,憑借過人的智慧,傑出的用人之道,最終統一北方。三國鼎立中,為什麼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國演義》中,曹操曾與袁紹縱論時局時, 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一句話,道出了曹操的謀略:得人才者創基業!難怪《三國誌》作者陳壽如此評價:「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唯才是舉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以超越同時代人的魄力與胸襟,發佈求賢令,一時間天下英才紛紛歸之。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 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變得而用之。

曹操其中的可借鑒之處:1、指明自古成大業者,皆有賢人輔助,既表明自己的願景,又渴望有志之人加盟。2、表明現在是創業之初,正是人才加盟之最好時機,也是表明結髮與未起之時、相助於創業之際才是投資的最好時機。3、強調不論地位高低,不求全責備,不設門檻,只要有才,皆可使用。4、求賢令的發佈,既表明自己有愛才之心,同時打造個人愛才的美譽度。5、鼓勵下屬發現人才,推薦人才,將個人愛才之心,轉化為團隊愛才之意,借用團隊的力量,去選擇、提拔人才。

知人善任

曹操的知人善任表現在對曹氏集團第一謀士參謀郭嘉的使用上。郭嘉,原為袁紹陣營之人, 懷才不遇,後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郭嘉對曹操之用,猶如諸葛亮之於劉備。曹操曾說:「天下相知者甚少」「唯奉孝(郭嘉)為知孤意」。當然郭嘉在性格上也非十全十美,甚至表現出對禮法的不屑,但是在曹操眼裡卻是:「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曹操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曹操為什麼引郭嘉為知己?因為郭嘉為其出謀劃策,無一失誤,每逢征戰,必隨其左右,經典之處是曹操戰袁紹時, 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為曹操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礎,也是官渡之戰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嘉用他驚人的洞察力贏得了曹操的認可與尊重。難怪赤壁之戰敗後,曹操曾歎說:「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曹操用郭嘉的可借鑒之處:1、用人不限出身,哪怕競爭對手的人,只要投奔,且有才,就可以使用,此舉為後續引才做鋪墊。2、兌現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承諾。3、郭嘉有大局觀,戰略思維強,能洞察曹操的願景,作為隨軍參謀,第一謀士參謀,人崗匹配性強。4、郭嘉與曹操性格相似,互為知己,也就是說,只有知根知底的人才能進入關鍵的位置。

容人之量

曹操的用人有度,實為大度,有容人之量,對待人才,容人之過,容人之失。比如對待陳琳一事可見一斑,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曾為袁紹寫討曹檄文(《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 罵人之刻薄,讓曹操看後冷汗直流。曹操如何對之?官渡之戰後,陳琳被抓的描述: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 乃赦之,命為從事。

官渡之戰同有一事,也能說明曹操有容人之量,不計前嫌,如:(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同樣的事,如發生在劉備, 或是孫權之處,相信結果必定不同,而曹操卻做到了,這就是政治家的度量。曹操其中可借鑒之處:1、不殺陳琳,表明自己有愛才之心,惜才之意、更證明自己有容人之量。2、任用陳琳,不僅因其有才,更是因為此舉可以安撫人心,讓其他歸降人員看到被重用的希望。3、用人能換位思考,理解人才在不同條件下的選擇。4、焚書信,不查暗通之人的胸襟,更是高明的收心之舉, 也是用人的難能可貴之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己所欲, 推己及人,對於自己都有可能犯的錯誤,不要苛求別人不犯。

當然,曹操愛才,惜才、容人之度的案例數不勝數,不管是對關羽掛印封金,還是長阪坡惜趙雲,或是赤足相迎許攸等盡顯曹操用人之大家風範。用人之道,唯在洞悉人性, 明察人心,爭天下必爭人才,曹操本著「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的思想,唯才是舉,最終成就一番大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