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婦孺皆知的橋段,但其實如果諸葛亮戰略稍作調整,大意失荊州的橋段就會變成虛構的戲文。
當我們論及蜀漢政權得失的時候,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論點,說蜀漢的荊州戰略是錯誤的,這樣的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什麼不把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作為政治經濟的中心,二是為什麼派關羽鎮守荊州。第二個問題,昨天我已經談過,今天來談談第一個問題。
關於選擇益州而是不荊州作為蜀漢的重心。我們看看這兩個州的地理位置,荊州全境就算不包括兩廣一帶,也包括了兩湖和現在河南省的南陽一帶。益州則包括益州盆地及周邊包括雲貴一帶,從土地面積和人力上講,大致是差不多的,但從開發上來講,儘管成都平原一帶有個都江堰,但荊州特別是北荊州早前是楚國的中心,後來是劉秀髮跡的地方,益州肯定是不如的。
那麼,我們是否就認為劉備(或是諸葛亮)一定應該選擇荊州為基地呢?歷史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選擇了益州。我認為原因是這樣的。
荊州處於各種勢力的夾擊當中(四戰之地,東有孫權,北有曹操,西有劉璋,西北有張魯),不容易穩定,劉備諸葛亮無論是能力還是實力都沒有把握很快打敗孫曹,將基地放在這裡就是對孫曹的最大威脅,劉備將不得安生。
荊州共有九郡,在劉表時期是天下一大力量,曹操袁紹都對此非常忌憚(劉表本人的能力是另一回事),但劉備先是寄居新野,強龍難壓地頭蛇,對劉表沒什麼辦法,後來曹操南下,劉備乾脆就只剩下劉琦的江夏一點地方了,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戰得江南四郡,可江陵這個更發達的地方和江夏都被孫權得了,在後來就是借江陵了。
從這一串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的發展實在是很快的,但他的力量太小了,經過大戰洗劫後的只有江陵稍發達的五個郡和原來那個荊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暫時沒有力量對付孫曹兩家,劉備只好將眼光轉向西方,因為劉備那個同宗被公認為不怎麼樣。劉備並沒有準備放棄荊州,一個特殊的事件觸發下,在得到部分益州人士的內應過後,他帶了不很多的力量(三萬人)向益州進發了,留下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大批文武官員和大量的部隊,可見此時他和諸葛亮的心中,荊州地位的重要性。
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劉璋父子經營益州幾十年,還是有一定的底子,劉備打了三年,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也非常的辛苦,此時曹操攻打漢中的步伐加快了,如果在曹操攻下漢中的時候還沒有拿下益州,劉備深入益州的部隊就面臨滅頂之災了,不可能退回荊州啊(那樣等於將益州讓給曹操,劉備就什麼想法都沒了),於是只有從荊州增派援軍,荊州就只剩下關二爺獨撐大局了,還被諸葛等帶走了幾萬精銳部隊。
蜀漢沒能力顧及荊州了,早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東吳馬上動手,主戰派的呂蒙等人連續奪下了長沙桂陽,劉備這時候沒辦法了,親自帶五萬人趕到江陵,讓關羽帶兵三萬準備和東吳大戰一場,但此時益州又遇到危機(是曹操打下了漢中或是張頜進攻巴西),劉備只有忍下滿腔怒火,和孫權劃湘江而治,孫權此時得了好處,也不敢過分激怒劉備,於是雙方言和,可憐蜀漢在荊州就只控制了江陵,武陵和零陵了。再想把荊州作為蜀漢的一個重心,當然就只是一句空話。
綜合以上一些情況,我認為,蜀漢關於荊州的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實力。但是,綜合各種因素,劉備還是有時間做這個臨時性的戰略大調整。如果想守住荊州,我個人的意見是這樣:
第一,在漢中一役時,嚴令關羽不得從襄樊一線發動大規模進攻。即便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主力只在該戰線佯動。
第二,命佔據東三郡的劉封、孟達以一部增援關羽,增加襄樊戰場曹軍的正面壓力。
第三,劉備在拿下漢中之後,以漢中太守魏延為主力,固守該地,保證漢中及益州地區的安全,同時將益州本土擁護劉備的軍事力量主力調往漢中前線,以增強該地防禦。
第四,劉備率諸葛亮、張飛、黃忠等部以五萬大軍回援荊州,並以荊州為戰略中心。以法正、趙雲、馬超等人鎮守益州,待整體局勢穩定之後,劉備可回益州,將諸葛亮留在荊州,協助關羽鎮守。
如此,只要蜀漢集團的整體戰略在這個關鍵時期做這樣的一個臨時性調整。不但荊州不會丟,關羽也不用死。按照史料記載,大概半年後曹操便病故了,劉備諸葛亮的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