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傳言稱漢獻帝為魏文帝曹丕所害,於是群臣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開始不答應,諸葛亮就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劉備同意後,於221年在成都登基稱帝,國號為「漢」,這意味著蜀漢的正式建立。不過,在劉備稱帝時,雖然獲得了諸葛亮等眾多文臣武將的支持,卻也少不了反對的聲音。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費詩,就極力反對劉備稱帝。
當然,提到費詩這個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勸說關羽的事跡。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自稱漢中王,派遣費詩去拜授都督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得知黃忠被任命為後將軍,大怒道:「大丈夫怎樣也不會與一個老兵同列!」對此,費詩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成功勸說了關羽,促使其接受了前將軍的冊封。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稱帝時,費詩堅決反對,最後下場如何呢?
一
首先,費詩,字公舉,生卒年不詳,益州犍為郡南安縣(今四川省樂山市)人。劉璋佔據益州時,以費詩為綿竹縣縣令。因此,在劉璋時期,費詩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縣令,所以也沒有其事跡的相關記載。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在涪縣擊敗劉璋軍的抵抗後,領兵進逼綿竹,費詩率先舉城歸附。或許是在劉璋麾下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舞台,所以,在益州之戰的過程中,費詩並沒有堅持抵抗劉備,而是率先舉城歸附。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劉璋放棄抵抗,劉備自領益州牧,以費詩為督軍從事。後出任牂柯郡太守,又轉任益州前部司馬。從縣令到牂柯郡太守,再到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在劉備麾下無疑獲得了重用,這體現在他官職的不斷晉陞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費詩完全有機會成為蜀漢建立後的大臣,甚至達到蔣琬、費禕的高度。不過,費詩因為反對劉備稱帝,從而錯失了自己在蜀漢的大好前程。
二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自稱漢中王,派遣費詩去拜授都督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對於關羽來說,不願意和黃忠這位老將同列。但是,費詩成功勸說了關羽,促使其接受了前將軍的冊封,這無疑化解了蜀漢大將之間的矛盾。因此,等到劉備稱帝時,費詩憑借之前的功勞,完全有機會獲得提升的。但是,在群臣支持劉備稱帝的背景下,費詩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三國誌·卷四十一·蜀書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中記載:後群臣議欲推漢中王稱尊號,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在費詩看來,當年漢高祖劉邦都沒有急於稱王和稱帝,現在劉備僅僅是割據一方,還沒有消滅強大的曹操父子,自然不適合登基稱帝。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費詩的態度是稱帝應當緩一緩,現在主要是北伐曹魏,等到消滅曹魏之後,再稱帝也不遲。
對此,在筆者看來,費詩的直言勸諫,並非沒有道理。在漢獻帝生死未明的背景下,劉備急於稱帝,顯然會失去忠於漢室力量的支持。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關羽被殺,東吳叛盟的背景下,劉備希望通過稱帝來穩固內部勢力,以此為征討東吳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雖然費詩的反對不是針對劉備,而是從蜀漢大局出發的勸諫。不過,這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激怒了劉備。於是,《三國誌·卷四十一·蜀書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中記載:「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費詩因此違背了劉備的心意,被貶官為永昌郡從事。劉備亦於同年四月稱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陞官經常是右遷,而貶官則是左遷,所以費詩「左遷部永昌從事」,自然屬於被貶官的情況了。
對於永昌郡從事來說,顧名思義,就是輔佐永昌郡太守的官吏。但是,早在劉備平定益州後,費詩就擔任牂柯郡太守了。在劉備稱帝時,蜀漢的文臣武將基本上都獲得了晉陞,而費詩卻被降職了,這對於後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失落的結局了。
四
最後,對於費詩任職的永昌郡,位於今雲南省一帶,也即處在三國時期的南中地區。因此,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時候,正好率領大軍來到永昌郡。彼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想策反孟達,費詩又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也即費詩雖然因為直言不諱遭到了劉備的貶官,但是,這並沒有讓費詩磨平了稜角。面對可以決定他命運的蜀漢丞相諸葛亮,費詩繼續直言勸諫。儘管史料沒有記載諸葛亮的反應,但是,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費詩一直都帶在南中地區,沒能回到蜀漢朝廷,這說明費詩的直言勸諫,顯然沒有在諸葛亮心中留下什麼好印象。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諸葛亮去世後,後主劉禪拜蔣琬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蔣琬執掌蜀漢大權,任費詩為諫議大夫,將其調回了都城成都。不過,諫議大夫依然是一個虛職,也即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最終,鬱鬱不得志的費詩卒於家,也即費詩的離開,可謂悄無聲息,並沒有史料記載他是哪一年去世的。在費詩去世後,他的費立曾在西晉官至散騎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