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還要在稱帝前向曹魏稱臣十年?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還要在稱帝前向曹魏稱臣十年?原因是什麼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孫權。

公元219年,孫權準備再次攻打合肥,曹魏不得不調動大軍防備東吳。關羽見曹魏防線空虛,於是他命糜芳與傅士仁鎮守後方,他則集齊荊州大軍圍攻樊城。然而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幾乎遷都後,戰事卻急轉直下。由於孫權突然與曹操暗中密謀,東吳將領呂蒙更是白衣渡江,逼降了糜芳與傅士仁,切斷了關羽的後路。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荊州盡歸東吳之手。

在呂蒙為孫吳奪回了長江之根、東吳命脈的荊州後,東吳的實力大為增長。此時的孫權佔據著長江,又握著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按理說他完全有資格自立為帝。但讓人奇怪的是,孫權在勝利之後,直接向曹魏俯首稱臣,直到九年後,孫權才登基稱帝。既然孫權有稱帝之心,又能戰勝蜀漢,同時孫權還仗著長江的險要,多次擊退曹魏的東征,為何他遲遲不肯稱帝呢?

孫權當時不稱帝,首先是時機不到。當時東吳雖然奪得了極為重要的荊州,但此時漢室還未滅亡,漢獻帝劉協依舊是大漢的天子。雖然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魏王,不久就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他自己登基稱帝,建立魏國,但曹魏在名義上依舊是天下的正統,再加上不少百姓依舊認為漢室是正統,孫權貿然稱帝,只怕會失了民心,因此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孫權當然不敢隨意稱帝。

最為重要的是,在呂蒙奪得荊州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當時荊州防務沒有完善,使得後來防禦劉備進攻時吃了苦頭。劉備在登基稱帝后,直接向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這對於孫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畢竟湘水以南一直是劉備在管,孫權也很擔心荊州內部有人會做內應,迎接劉備。因此當時孫權最大的想法是盡可能的不要兩線作戰,而是穩住曹魏,抵抗劉備。要穩住曹魏,孫權就不得不屈身曹魏。如此一來,孫權自然放下了稱帝之心,轉而對曹魏俯首稱臣,以換取曹魏對他的支持,讓他能全力對付劉備。

筆者認為,正因為孫權在這九年內善於隱忍,這才在正面戰場上大敗劉備,更是防住了曹丕多次的進攻。雖說孫權在這一生中數次攻打合肥均未成功,但他能在江東六郡的基礎上擴大東吳土地,隱忍近十年,最終得以成功,實在是不簡單。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