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是個愚蠢的人嗎?曹髦為什麼敢向司馬昭發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髦是個愚蠢的人嗎?曹髦為什麼敢向司馬昭發難?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曹髦因為不滿司馬昭權傾朝野,專權秉政,因此決定帶人親自討伐司馬昭,只不過曹髦並沒有成功。有人說曹髦這番行為缺乏謀略,不過曹髦敢弒殺權臣,已經是繼曹睿之後最勇敢的魏國皇帝,而且曹髦也不可能什麼準備都沒做,就貿然對司馬昭發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已無人知曉,但並不能因此就說曹髦太過魯莽。歷史上皇帝誅殺權臣的例子不在少數,有成功有失敗,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情。

高貴鄉公曹髦,曹魏第四個皇帝,曹丕之孫,在歷史上因為不滿司馬昭擅權,憤然帶領身邊的衛士向司馬昭發動攻擊,結果在戰鬥中被殺死,曾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關於曹髦,後世有很多爭議,有人說他是以卵擊石的愚蠢,也有人稱讚他不屈抗爭的精神,對此,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類似曹操,聰明謹慎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曹髦絕對不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當時與後世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我這裡摘錄其中一些:

少好學,夙成。——《三國誌·魏書·三少帝紀》

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魏氏春秋》

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晉書》

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含章,動言成論。——《文心雕龍》

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首先,曹髦很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出口成章;其次,曹髦的氣質很像他的曾祖父曹操。學問暫且不提,將曹髦比作曹操,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的、綜合性的評價,如果一個很像曹操的人是個蠢人,那麼不僅是對這個人的不公正評價,也是對曹操的一種抹黑了,所以曹髦不可能是一個愚蠢的人。

而且從他繼承皇位的過程來看,這個人很明顯是個聰明謹慎的人。當他從封國來到洛陽的時候,文武群臣都去迎接他,但他非常謙虛地要下車答拜百官,旁邊掌管禮儀的官員告訴他,作為天子是沒有必要向臣下行禮的,這時的曹髦以超高的情商回答了一句:「我現在也還是是臣子的身份。」於是下車向群臣答謝。隨後來到止車門,左右的人告訴他按照慣例皇帝可以直接乘車進入,曹髦再次謙遜地說:「我被皇太后徵召來此,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呢。」意思和剛才差不多,都是說還不是皇帝因此不能僭越,於是步行入宮門拜見太后。當天他便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參與典禮的百官都很高興(百僚陪位者欣欣焉)。曹髦剛來第一天,就以超高的情商征服了群臣,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是一個蠢貨呢?

借題發揮,志向遠大

甘露元年(256年)二月丙辰日,曹髦在太極東堂宴請群臣,並和諸位大臣、學者討論夏少康與漢高祖劉邦的高下,最終定論以少康為優。這次討論明顯是曹髦故意帶節奏,本來開始討論的是禮儀方面的事情,說著說著就被曹髦帶跑偏了,開始討論起了歷代君王的功過得失,然後曹髦就引出了夏朝中興之主少康和漢朝建立者劉邦誰更優秀的話題。

這個話題本身沒有問題,將兩個不同時代的君王進行比較,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經常這麼幹。但問題的關鍵是,少康是中興了夏朝的君王,當時夏朝的朝政被寒浞篡奪,少康躲藏在民間暗中積蓄力量,最終奪回了國家統治權。當時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魏帝曹髦討論少康中興,那就不是單純的評價人物了,這其中應該有兩層涵義:其一,曹髦通過推崇少康告訴大家,他是一個有志向的君主,立志成為少康,中興大魏;其二,通過群臣們的反應,看看大家是不是仍然心向曹魏,贊成他的言論,以此來判斷哪些人可以拉攏利用。

曹髦的這個手段可以說很巧妙,最終經過兩天的討論,群臣也至少在表面上贊同他的觀點——少康強於劉邦。但在我看來,群臣似乎對於這個觀點並不十分認同,只是礙於曹髦的身份,被曹髦近乎於強逼著表態了。這還不夠,曹髦還命令鍾會將這次討論的過程記錄下來,這就有點立字為證,拖人下水的感覺了,只要是最後贊成少康強的大臣,就可以被被人曲解為贊同曹魏中興。

曹髦這次借題發揮,不知道收攏了多少曹魏大臣的心,但可以確定的是,必定會引起司馬昭的警覺,這個小皇帝手段高明,確實有點像曹操。

井底困龍,孤注一擲

此後的曹髦,更多的只是和文臣學者討論學術問題,並利用討論學術,推行教化的由頭,提拔了一些人,算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但和司馬昭不斷加快的篡權進程比起來,只能是杯水車薪。

甘露元年,「命大將軍司馬文王加號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黃鉞」。甘露二年,諸葛誕不就征,發兵反,次年被司馬昭平定,需要說明的是諸葛誕反的是司馬昭而不是曹魏政權。甘露三年,平定諸葛誕後,「大將軍司馬文王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那就是要徹底篡位的前奏了,在這之前王莽加了九錫,曹操加了九錫,然後漢朝兩次被終結。

甘露四年的時候,「黃龍二,見寧陵縣界井中」。黃龍是土德的徵兆,而曹魏是以土德自居,取代了大漢的火德,本來應該是祥瑞,但曹髦卻有著不同的理解:

是時龍仍見,鹹以為吉祥。帝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數屈於井,非嘉兆也。」仍作潛龍之詩以自諷,司馬文王見而惡之。——《漢晉春秋》

曹髦這基本上就已經是半公開化地在抱怨了,司馬昭聽說後感到很厭惡,覺得小皇帝有些不知好歹了,兩個人的矛盾逐漸激化。

到了甘露五年,被困在井中的黃龍——曹髦,終於忍耐不住了,發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的吶喊,發動了兵變,說起來既幽默又殘忍,居然是皇帝要對臣子發動兵變。他當時是對三個大臣說的這話,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這三個人中只有王經出言勸諫皇帝繼續忍耐,發動兵變勝算極小,並不適合。但曹髦這時已經忍不了了,留給他的時間也確實不多了,終於還是出征了。另外兩個人,趕緊去給司馬昭告密,這才使得司馬昭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戰鬥中殺掉曹髦。

事件評價

後世有人評價此處,如果不是王沈、王業的告密,面對沒有準備的司馬昭,曹髦的成功幾率很大。但我想說,即使僥倖成功了,曹髦也不過就是他後世粉絲元子攸的下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誅殺權臣爾朱榮前,曾說「寧作高貴鄉公死,不作漢獻帝劉協生。」雖然他殺掉爾朱榮,但爾朱榮的的侄子替叔叔報仇,隨後就殺掉元子攸)。司馬氏勢力已成,死了一個司馬昭還有好多姓司馬的會繼承政治遺產,繼續掌權。

而更多的人都是在指責曹髦做事急躁,愚蠢,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我上一段說了,司馬氏勢力已成,如果不發動兵變,無非就是多苟活幾年而已,已經沒法翻轉局面了。曹髦作為大魏的皇帝,流淌著的是太祖武皇帝曹操的血,他有他的高傲。陳勝吳廣都能說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這種話,曹髦為何不能慷慨赴死?漢獻帝劉協是一種人生境界,高貴鄉公也是一種人生境界,我們可以贊同漢獻帝劉協的選擇,但不能指責曹髦的決斷。

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贏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