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了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失敗的原因,淮南三次兵變的失敗,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以至於九五至尊的曹魏皇帝曹髦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說出了世人耳熟能詳的「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這句名言。
曹髦字彥士,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任皇帝,即位前封爵為高貴鄉公。曹魏皇帝曹芳兩度謀殺大將軍司馬師未果,導致自己被廢黜。在新帝人選問題上,司馬師屬意於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但遭到郭太后的強烈反對。郭太后認為曹據乃魏明帝曹叡叔父,立其為帝則魏明帝曹叡無人奉祀,而且曹據一旦登基,自己身為新帝的侄媳婦,身份會非常尷尬。作為替代人選,最終曹髦變成司馬家手上的傀儡皇帝,不過曹操的後代,曹髦自然不願意受人擺佈,表面上尊崇司馬家,但內心深處一直在籌劃如何予以剷除。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十二日,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作亂,矛頭直指司馬氏。為了平亂,司馬師親自率兵出征,毋丘儉戰死,文欽出逃孫吳,然而司馬師交戰時,受到文欽之子文鴦的驚嚇,眼疾復發。返回許昌時,司馬師已病危,因為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唯有命人急召弟弟司馬昭前來,將大將軍職位傳授給司馬昭。
可以說,司馬師的突然死亡,打亂了司馬氏篡權的步伐,也使得曹髦看到了扳回局面的希望,他下令讓司馬昭暫停留在許昌,讓尚書傅嘏提前率領大軍返回洛陽。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
可惜曹髦的計謀被司馬昭的心腹鍾會識破,司馬昭在他的建議下火速率軍回京,脅迫曹髦立他為執政。曹髦無力對抗司馬昭,只能封他為大將軍,代替司馬師執政。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曹髦為人非常聰慧,工詩善文,多有不凡見識,鍾會曾用八個字評價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意思是曹髦文采可以與曹植一較高下,武備好比曹操,因此,可以說,曹髦絕不是一個熱血衝動,不計後果蠻幹之人。
相反,曹髦意識到,就是司馬氏內部也並非完全鐵板一塊,他們對皇室態度也有差異,比如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相對態度比較曖昧,而他的兒子司馬望(已過繼給伯父司馬朗)與其父類似,因此,加大拉攏司馬望的力度,交往甚厚。
漸漸地,司馬氏內部對皇帝做法產生了警惕,以至於對司馬望產生了懷疑,可以說,曹髦的做法已經產生了一定效果,然而可惜的是,司馬望畢竟扛不住來自家族的壓力,夾在皇帝與家族利益之間,左右兩難,只好選擇離開朝廷權利鬥爭的漩渦,自動要求外調。
等到後來淮南諸葛誕叛亂,司馬昭出征時就要求天子親征,要帶著曹髦一起,可見對於這個小皇帝很是忌憚,生怕他又耍花招。
淮南三次兵變的失敗後,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曹髦見自己權力威勢日漸削弱,感到不勝忿恨,於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裡,命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在陵雲台部署甲士, 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曹髦他的處境相當糟糕,他沒有軍隊,找不到盟友,滿眼都是司馬家的人。可惜曹髦找來的三位所謂心腹,有兩位選擇了向司馬昭告密。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背叛了曹髦,曹髦沒有了退路,只有拚死一戰了。曹髦手提寶劍,率領著宮中宿衛圍攻相府,要跟司馬昭來下一場「魚死網破」的搏命戰。這也是曹髦最後的殺招,你司馬昭不是想行堯舜之事嗎?想搞得冠冕堂皇嗎?我曹髦偏不讓你如願、我要讓天下人都看到司馬昭弒君,這會是你司馬氏永遠的污點。最終曹魏這位最有血性的傀儡皇帝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攔截在南闕之下,指使部將成濟弒君,十九歲的曹髦死了,從傀儡皇帝到橫死街頭,很不光彩,但曹操有子孫如此,應該很欣慰了。
曹髦雖然未獲成功,但他確實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爭百分之幾的機會。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面,奮起抗爭,視死如歸。在中國古代有類似遭遇的皇帝群體中,實在不多。他是壯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鬥士。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剛烈的血性,為了活出帝王的尊嚴,為了活出人性的高貴,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與殘酷的命運抗爭。用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以至於六十餘年後,當司馬昭的侄玄孫晉明帝在瞭解到這段歷史後,對司馬昭的所作所為萬分羞愧、掩面而泣,向宰相王導連連哀歎道:「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怎麼可能會長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