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聰明謹慎!為何魯莽地帶人和司馬昭硬碰硬?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髦聰明謹慎!為何魯莽地帶人和司馬昭硬碰硬?

曹髦是個怎麼樣的人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曹髦是曹睿之後,又一位頗具血性的魏國國君。曹髦即位時只有13歲,但他早已對司馬氏的專權感到不滿。曹髦長大後,自己的權勢卻日益衰退,所以他有了除掉司馬昭的打算。不過曹髦採取的方式可能讓很多人都沒想到,曹髦並沒有派人暗殺司馬昭,而是自己直接要跟司馬昭正面對決,就等於是背水一戰,不給自己留下後路,最後曹髦失敗被殺,死時還不滿20歲。可能正是因為曹髦太年輕,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他能多隱忍幾年,說不定還真有機會除掉司馬昭。

魏國皇帝曹髦帶著宮中的幾個侍衛,想衝進司馬昭家中殺司馬昭這件事,現在看起來,是一件滑稽搞笑的事情。曹髦也就是幾個侍衛,還那麼大張旗鼓地做事,怎麼可能殺得了司馬昭呢?

說起來,曹髦雖然年紀很小,被殺的時候才20歲,但是從他一生行事來看,他其實是一個聰明而又謹慎的人。當司馬師想廢掉曹芳,借郭太后的名義,把曹髦召進京城立為皇帝的時候,他沿途做得都很謹慎。當別人要跪拜他的時候,他也向別人還禮。人家告訴他,你是皇帝,不用還禮。可他卻說,太后召他進京,並沒有說給他安排什麼工作,也並沒有說他就一定是皇帝,他不敢僭越。人家讓他住在前殿,他說前殿是先帝住的,不敢住。人家讓他上車乘轎,他偏偏要步行。

所有這一切,都是曹髦聰明而又謹慎的表現。可是,如此聰明而又謹慎的人,為什麼卻做出直接帶幾個侍衛去刺殺司馬昭的魯莽行動呢?這怎麼一點兒也不像曹髦的作風呢?

或者說,剛剛當皇帝的曹髦是一個聰明謹慎的人,為什麼後來變成了一個魯莽愚昧的人呢?

曹髦剛當皇帝的時候,才14歲。他一當皇帝,就派出很多身邊的侍從官員,到各地去巡視,瞭解各地人情世故,慰問老百姓,考察官員政績。曹髦為什麼要這樣做,無非就是要和地方上的官員聯絡,以增進和他們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擁戴自己。

曹髦這一點,和當年劉賀進京時做的一模一樣。劉賀做那樣的事,被霍光高度警惕,霍光及時把他趕下台。曹髦這樣做,雖沒有被司馬師趕下台,不過也引起了司馬師的高度警惕,對他非常提防。因而,他和地方官員取得聯繫的行動,實際上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第一次行動失敗後,曹髦緊接著迎來第二次行動。當時,鎮東大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以司馬氏禍亂朝廷為理由,起兵造反。司馬師率軍前往平叛。在此過程中,司馬師眼睛受傷,驚嚇而死。在死之前,他派人通知司馬昭前來接掌兵權。

曹髦知道這是個機會,於是命令司馬昭不准去,讓尚書傅嘏把軍隊帶回來。曹髦想的是,只要傅嘏把軍隊帶回來,兵權回到自己手裡,就可以打壓司馬氏了。可是,司馬昭也很知道利害得失,並沒有聽曹髦的話,而是直接前去,帶著軍隊回來見曹髦。這樣一來,曹髦想奪權的願望就落空了。

更為嚴重的是,司馬昭由此對曹髦非常提防。凡事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根本不向曹髦請示報告。司馬昭有理由,曹髦還小,他的根本任務是讀書,先把書讀好再說。

當司馬昭不把政務給曹髦做,只讓他讀書的時候,曹髦所接觸到的人,也就只有教他書的那些當老師的大臣了。

史料上詳細地記載了曹髦在讀書的時候,和他的老師們討論《尚書》和《易經》的情況。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所謂曹髦和他的老師們討論《尚書》和《易經》,實際上是曹髦在展開第三次行動。

在討論《尚書》的時候,曹髦十分推崇的人是夏朝的少康。而他的那些老師們推崇的卻是漢高祖劉邦。當時曹髦和他的老師們發起了一場大辯論。曹髦認為,少康中興,其意義是很大的。但是他的老師們卻說,少康雖然中興,但還是建立在他的祖輩夏禹、夏啟、太康、中康基礎上的。而劉邦是開創性的,意義十分重大。

為什麼說這是曹髦的第三次行動呢?因為曹髦想要做的,就是像少康推翻把持朝政的后羿,從而振興夏朝一樣,也推翻司馬昭。他想在那些老師們那裡獲得共鳴,然而,那些老師們其實是司馬昭給曹髦派去的,他們根本就不聽曹髦的拉攏暗示。他們讚揚開國皇帝劉邦,其實就是在為司馬昭篡權做準備。

在討論《易經》時,那些老師們還給曹髦講堯舜之道,實際上是暗示曹髦,希望他能把皇位「禪讓」給司馬昭。

可以說,曹髦在那時候,已經完全沒有自己的任何空間,完全被司馬昭包圍了起來。一般來說,師徒感情是最深厚的。但是,那些老師卻沒有一個人附和曹髦。這樣的曹髦,當然陷入了絕望之中。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曹髦會孤注一擲。他在那一刻,所抱的應該是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想法。也因此,他做出了那樣一種看起來愚不可及的事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