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並非經天緯地之才,《三國演義》中的好多仗都是羅貫中幫他「打贏」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襲孫權的,空城計是抄襲曹操的,就連火燒新野都是抄襲劉備在博望放的一把火。羅貫中可謂一代著名化妝師,把諸葛亮生生化妝成了三國第一智者,以至於魯迅先生實在看不過去了,大呼:「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至於劉備臨終前托孤於諸葛亮,那也是因為劉備時代的精英如法正、劉巴等相繼過世,不得已才從矮個子裡拔出個諸葛亮。其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還不如阿斗呢
1、人物簡介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因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而坐失良機,後來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隨後失守。
2、名過其實
延熙七年(244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3、戰死綿竹
諸葛亮最大的優點應該就是識人了,他對劉禪的評價很中肯,對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同樣精準——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果不其然,在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大軍發動滅蜀之戰時,鄧艾率精兵從陰平道長途奔襲七百里,突然出現在江油縣。危難之際,劉禪派諸葛瞻率眾將前去迎敵。
不料諸葛瞻還未趕到,江油守將馬邈就已率領守軍投降。諸葛瞻因此不敢冒進,在涪縣盤桓不前。但此時的形勢很明顯,鄧艾的幾千人長途跋涉,軍隊早已疲憊不堪,而且他初入蜀地,人地生疏。所以蜀軍只要立刻搶先佔領險要山地,就可以逸待勞,逼鄧艾無功而返。好在諸葛瞻身邊還有個明白人尚書郎黃崇,他一再建議身為主將的諸葛瞻當機立斷,佔據關隘。但諸葛瞻是個求穩的人,面對來勢洶洶的鄧艾大軍,一再猶豫,最後竟放棄涪縣,率軍退至地勢開闊的綿竹,然後中規中矩地列開陣勢,等著與鄧艾決戰。黃崇眼看戰機白白錯過,當眾痛哭不止。
鄧艾是沙場名宿,見戰機難得,立即率兵追至綿竹。雖然初戰失禮,他立刻擺出要斬首擔任衝鋒重任的兒子鄧忠的架勢,好在眾將勸阻。這樣一來,鄧忠和另一員大將師纂再無退路,重新上馬衝擊蜀軍,鄧艾也親自督戰,終於一戰擊敗蜀軍。諸葛瞻和張飛的孫子尚書張遵陣前戰死。綿竹一丟,蜀軍再無鬥志,全線潰敗,鄧艾也得以長驅直入,攻到成都城下,迫使劉禪出城歸降,蜀國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