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於禁為什麼能成為五子良將之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於禁為什麼能成為五子良將之首?

五子良將的說法來自《三國誌》,陳壽把張遼、樂進、於禁、徐晃、張郃五人合為一傳,並且在最後評價「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後來人們把他們五人成為曹魏五子良將或者魏五子,關於誰是五子良將之首,歷來爭論不休。

這個標題可能會引起許多三國迷的不適,我也做好了挨噴的準備,但是現在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評論區來指教,我只說說我的看法,在我看來,襄樊之戰前,曹操心目中的「五子良將」之首就是於禁!

為什麼說於禁是五子良將之首

第一,於禁官職最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張遼當時已經八百大破孫十萬了,官職還是征東將軍,也沒有假節鉞的特權,樂進、徐晃、張郃都還是雜號將軍。

第二,曹操在襄樊之戰前最信任於禁。五子良將中,其實只有樂進、於禁是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樂進是最早,於禁本是鮑信部將,鮑信為救曹操戰死,於禁跟了曹操(192年),徐晃197年投曹操,張遼呂布死後投曹操(199年),張郃官渡之戰時(200年)投曹操。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徐晃、張遼、張郃三人其實都是降將,雖然曹操知人善用,但對降將卻不可能百分之百信任。曹操最信任的首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宗室將領,其次就是於禁了。

曹操看重於禁的原因:

一、善治軍。治軍有時候比軍功更重要,於禁就是善於治軍的典型代表,軍法嚴厲,軍隊整肅,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保持鎮定。建安二年(197年),於禁隨曹操至宛城,張繡投降。旋即張繡復叛,曹操的陣營被張繡軍隊忽然襲擊,應付來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亂。唯獨於禁約束部下,且戰且退,一些士卒雖然戰死了,於禁也不允許散亂。

於禁持軍嚴整,繳獲來的財物從來不會私藏,因此曹操對於禁的賞賜非常重。然而,他常常以嚴厲的軍法來統御將士,所以,於禁難以得到將士們的擁戴。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後再次反叛,曹操派遣於禁征討。於禁急攻昌豨,但是未能攻克昌豨的據點。

於是,曹操又派夏侯淵領兵與於禁一同作戰。夏侯淵攻下了昌豨的十餘座據點。但由於昌豨與於禁是舊交,便向於禁投降。在昌豨投降後,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應當讓曹操處置,但於禁說:「你們難道不知道曹公經常說的命令嗎!圍而後降者不赦!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

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於,聞而歎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於禁,是命運啊!」更加器重於禁,東海平定以後,曹操上表漢獻帝劉協表功於禁、樂進、張遼三人,於禁因此拜為虎威將軍。

二、軍功高。五子良將中名氣最大的自然是張遼了,張遼戰績也確實顯赫,北征烏桓斬蹋頓,合肥八百破孫權十萬大軍,威名赫赫自然知名度高,受人喜愛。很多人納悶,於禁有什麼戰功嗎?我們簡單羅列一下:

1、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讓於禁統兵到徐州,攻打廣威。在攻克廣威之後,於禁被拜為陷陳都尉。

2、興平元年(194年)到興平二年(195年),於禁隨同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於禁別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又隨從曹操攻打壽張、定陶、離狐,在雍丘包圍了張超,佔領了四座城池。

3、建安元年(196年),於禁隨曹操討伐黃巾軍劉辟、黃邵等部,屯紮在版梁。黃邵等乘夜襲擊曹操營寨,於禁領部下迎擊,打敗了黃巾軍,斬殺黃邵等,迫使黃巾軍全部投降。

4、同年,從圍袁術部將橋蕤、張勳等於若縣,斬其四將。

5、建安三年(198年),復從曹操破張繡於穰,擒呂佈於下邳。

6、建安四年(199年),史渙、於禁、樂進、徐晃、曹仁等人攻破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7、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當初與袁紹作戰時,袁紹兵盛,於禁願意擔任先登。曹操稱讚於禁,於是遣步卒二千人由於禁統領,守延津以拒袁紹,曹操引軍還官渡。

8、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後再次反叛,於禁平定東海,並殺掉昌豨。

9、建安十四年(209年),於禁與臧霸等人討伐梅成,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人討伐陳蘭。於禁為張遼供應糧草,張遼斬殺陳蘭、梅成。張遼因此戰的勝利而獲得了假節。於禁也因協助張遼而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計一千二百戶。

除219年敗給關羽之外,於禁從軍三十餘年,幾無敗績。而且於禁很多時候都是獨領一軍作戰,這在曹操那裡,幾乎沒有宗室以外的將領能享受這種待遇。所以公元209年之後,於禁幾乎都是待在後方整治軍隊,很少需要衝鋒陷陣了。

三、關鍵時刻靠得住。現在說於禁關鍵時刻靠得住,似乎是個笑話,但在投降關羽之前,於禁是曹操最大的依仗。公元197年淯水之難前面已經說了,曹操被張繡打的抱頭鼠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統統戰死,曹軍亂成一鍋粥。

而於禁居然能保證自己部隊不亂,有序撤退。青州兵趁機作亂,於禁還帶兵懲治了他們,並且坦然面對告黑狀的,這讓曹操第一次認識到了於禁的持重之處,稱讚足以和古之著名將領相比。於是錄於禁前後功,封為益壽亭侯(關羽被封漢壽亭侯,是在公元200年)。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前,袁紹兵盛,於禁願意擔任先登。曹操稱讚於禁,於是遣步卒二千人由於禁統領,守延津以拒袁紹,曹操引軍還官渡。曹操趁這個空隙,去徐州討伐反叛的劉備,而於禁自己在延津擋住了袁軍的進攻(危難之際勇擔重任)。

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曹操平定了張魯。雖然朱靈在曹操征討張魯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但是,曹操不喜歡朱靈,想要奪取他的兵權,因為於禁有威嚴,便遣於禁引數十騎,帶著曹操的命令,前往朱靈營讓讓朱靈交出了兵權。朱靈及其部眾無人敢動。曹操就讓朱靈為於禁部下,眾皆震服,於禁的威重就是達到了這種地步。

公元219年關羽北攻襄樊,於禁率兵救援,漢水暴漲,於禁兵敗投降曹操。曹操得知於禁兵敗後,哀歎良久,說:「於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於禁投降關羽,這是一生的污點,但人誰不犯錯呢?關羽還投降過曹操呢,難道關羽一生就應該被抹殺,關羽還大意失荊州,人們不還是歌頌武聖。於禁為何投降,的確很難讓人理解,但於禁在219年之前,絕對是曹操心目中的第一愛將!

《三國史話》是近代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的作品,向來有史實版《三國演義》之稱,《三國史話》的創作目的是為勘正《三國演義》中一些不符合史實的情況,其中很多觀點非常有意思,有助於我們瞭解真實的三國歷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